一百六十七章 隨侯珠與玻璃(第1/2 頁)
西耳室內的隨葬品,確實多。
除了青銅禮器、銅鏡、銅武器、鐵工具之外,還有大量的陶器與玉、石、金器。
甚至還有玻璃器!
五件玻璃壁,一個玻璃蜻蜓眼珠,七對玻璃牌飾!
“臥槽,這是玻璃珠啊?!”
當廣州考古所的所長傅譜,看到這些被絲綢腐物和殘片包裹的玻璃器時,簡直驚喜到不行!
玻璃。
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會認為這是一種舶來品。
但是實際上華夏曆史上,其實也是小範圍製造過玻璃的。
只是沒有像瓷器、玉器等文物那樣建立起完整、系統的體系。
玻璃,在華夏最早出現和生產的時間,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琉璃”,不是古代文獻中所見的對於玻璃的最早的定名。
春秋戰國時,玻璃器已經出現了,當時的人將半透明的稱為“璃”,透明的才稱“玻璃”。
後來又有“藥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名稱,以料器一名使用最為普遍。
“琉璃”反而是唐朝之後,才成為用高溫燒製的人造水晶的稱呼。
在華夏古代,其實玻璃器和琉璃器,是不一樣的兩種物品。
玻璃通常都是製作成玻璃珠,也叫做“藥玉”,是鉛、鋇和矽酸鹽的一種混合物。
而琉璃,則是用各種顏色的水晶琉璃母石,高溫燒製出來的。
而且隨著近些年的考古發現,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兩週時期的玻璃器。
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上,就用了一顆玻璃珠鑲嵌。
當時這把劍出土時,震驚世人!
顛覆了春秋戰國時,只用金銀和綠松石,來鑲嵌武器的說法!
簡單地說,西周時期的玻璃器樸素無華,色彩晦暗,器形簡單,質地疏鬆,製作粗糙。
春秋戰國時期的玻璃器以仿玉為主,光潔度好,工藝水平較高。
兩漢時基本延續了戰國風格。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玻璃器異域風格加重,器物輕薄,透明度較好。
唐代時因為西域絲綢之路的交流,唐代玻璃器的波斯風格濃厚,作品亮麗多姿。
宋元時期則小巧精緻。
當然,這些古代的玻璃,和現代的玻璃並不一樣。
就算是其中最為精美,技藝最高超的,也就和現在裝啤酒的大綠棒子差不多。
真要做成車窗用的那種現代工藝玻璃,肯定是做夢了。
關於玻璃器,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事件。
還和之前陳翰發掘的曾國墓地有關。
那就是史上非常出名的華夏瑰寶,與和氏璧並稱春秋二寶的“隨侯珠”!
《淮南子》:“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舊《辭海》“隨和”條目註釋:“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
傳說中,隨侯珠的來源,是因為某一位隨侯君主,在路上救了一隻神異的大蛇,然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
這個傳說肯定是不能信的,傳說裡大蛇是被打成兩段,然後被隨侯救活的。
而且這個傳說是西漢之後才補充完全的,並非是真的歷史記載。
但是歷史上應該確實有隨侯珠的。
戰國時就有隨侯珠的記載了,而且有板有眼。
隨侯珠一直都是隨國的寶貝,後來隨國被楚國幹趴下,臣服楚國後,隨侯珠就被楚國拿走了。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隨侯珠是什麼時候落入楚王之手。
但是有記載,公元前350年,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