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原來是位官老爺!(第1/3 頁)
這套文房之寶,還是非常齊全的,而且儲存的較為完好。
陳翰幾乎沒花太大工夫,就將其清理了出來。
其中有筆一支,筆桿為竹質,長248、徑03厘米。
上端削尖,下端略粗,徑05厘米。
可以看得出來,西漢時期的毛筆,與現在比較常見的毛筆尺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筆桿很細。
細到都和圓珠筆的筆芯差不多。
有些遺憾的是,這根毛筆的筆毛已經朽了,出土時光禿禿的。
並且,這根毛筆出土時是被精心插於筆套裡的,筆套為細竹筒製成,中間鏤空8厘米,便於取筆,同時也能保護毛筆不因為外力給壓斷。
墨髮現時,已經碎成了五塊碎塊,顏色依舊純黑。
其中一塊較完整的墨塊,形狀看起來像個瓜子,長15厘米、寬11厘米、厚04厘米。
石硯則為圓形,底徑98、厚18厘米,並且硯上還有研墨石一塊,高35厘米。
而且硯面與研墨石底均留有墨跡,這說明這件石硯應該不是為了下葬而新做的,是墓主人生前常使用的。
石硯的樣式非常古樸,就是一塊被磨平下凹的石頭,也沒有多餘的裝飾花紋,和後代那些漂亮的硯臺沒辦法比,倒是有一種原始美。
除此之外,還有無字的木犢六件,其中四件較大,長1寬58厘米,二件較小,長114、寬58厘米。
不過小的也足夠在上頭寫幾十字了,用於簡單書信交流絕對是夠的。
最後一件被整理出來的則是削刀,通長228厘米。
這把削刀不是用青銅製造的,而是用的鐵,已經鏽蝕的非常嚴重了。
西漢時期的冶鐵業已經很發達了,鐵器從戰國時的多用於農用具,到西漢已經普遍進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把生鏽厲害的削刀,就是一個有力佐證。
“這一套文書工具,有力地證明了,歷史文獻中關於這些文書工具的記載,都是可信的啊!”
將這套文書工具清理出來後,陳翰的心中滿是自豪。
自新華夏成立以來,華夏考古工作者們在全國各地陸續發現過不少戰國、秦、漢時期的文書工具。
比如1954年在長沙左家公戰國墓發現了毛筆、銅削刀。955年在廣州西漢墓裡發現過石硯和研石。
但是,像這次-168號墓這樣,筆、墨、硯、無字木牘和削刀一起在同一個墓葬裡出土,還是第一次!
特別是這一塊墨!
墨這玩意易潮溼,也容易溶於水,很難在地下和墓葬中長期儲存的。
特別是-168號墓的槨室內還常年有積水!
在這樣的環境裡都能儲存下來,簡直是一個奇蹟!
全程圍觀了陳翰清理這套文房之寶的孔建文,難掩激動的伸手左摸摸,又看看,那叫一個興奮。
“這支筆和之前發現的戰國筆完全不一樣,整個筆桿和筆管制作精細,別具一格啊!”
“還有這塊墨,都過去兩千年了,居然還保持著純黑的墨色,質地依舊細膩,恐怕至今都仍然可以作書寫之用啊!”
“這幾塊無字木牘也了不得啊,大小勻稱不說,兩面和四邊居然如此光滑平整,極利於書寫啊!”
“光是製作這木牘,都需要花費極大精力才能打磨出來吧!”
“唯獨就是這石硯和研石普通了點,湖北所的同事們在-10號墓裡也找到了一件。”
孔建文得意的翹了翹眉毛,嘿嘿一笑:“但是10號墓出土的文書工具沒我們全,只有硯臺!哈哈哈!”
孔建文原本是在忙著和其他幾位高階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