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 “教授,我悟了!”(第1/2 頁)
“為什麼曾國會被稱為隨啊?”
躺在床上,雙眼無神的望著天花板,陳翰翻來覆去的,還是睡不著。
現在已經凌晨五點了。
完成了頭兩段銘文的考釋之後,李教授就解散了工作小組,將大家轟出了文物存放室,讓他們回宿舍休息了。
但是回到宿舍的陳翰,卻怎麼也沒辦法入睡。
一閉上眼睛,他的腦海裡就全都是關於“曾隨之謎”的疑問。
其實當他說出自己的猜測,但是腦海中卻沒有響起任務完成的提示時,他就知道,自己沒有解開這個曠世之謎。
困擾了史學界和考古學界五十年的問題,怎麼可能會這麼容易弄清楚。
實際上,憑藉著現有的考古發現,已經有無數證據,可以證明曾隨是一個國家了。
但是,這些證據都是側面證據,沒有足夠一錘定音的鐵證。
也沒辦法去解釋,為什麼所有發掘出來的曾國青銅器上,銘文都是明明白白的寫著“曾”“曾侯”,沒有任何一個字和“隨”有關。
《左傳》《史記》等書上,記載的這個諸侯國卻是隨國。
《左傳》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著,現代學者認為是戰國中期所編。
但是不管是春秋寫的,還是戰國寫的,當時曾國應該都還是存在的。
曾侯乙去世的公元前433年,三家已經分晉,東周已經進入戰國時期。
並且曾侯乙陪葬品如此豪華,說明當時的曾國也還處於一個很強盛的時期,至少不是瀕臨滅國。
著寫《左傳》的史官,就算是沒有親歷過曾國,那離著曾國滅亡也絕對不遠。
既然他在《左傳》裡一直都稱呼比鄰楚國的這個姬姓諸侯國叫隨。
那如果曾國確實是隨國的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曾國人對國君是叫曾侯,但是對外卻稱自己是隨人、隨地人。
這裡的隨是地名代稱,不是國名。
比如晉國在的地方被稱為晉地,秦國的土地被稱為秦地,楚國的土地叫楚地。
但是曾國不走尋常路,曾國稱呼自家的封地不叫曾地,而是叫隨地。
這才導致外人稱呼曾國為隨國。
這樣就解釋的通了。
畢竟《左傳》裡對國家的稱呼,很少會用“x國”,通常都是用單字地名代指,比如秦、趙、魏、韓。
而對君王的稱呼,則都是“某某侯”“某某王”“某某公”。
比如《左傳·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楚武王入侵隨地,派薳章去要求議和,軍隊紮在瑕地,等待談判,隨國便派了少師董成來主持談判。
這裡的“瑕”,就是一個地名,同時“隨”可以翻譯成隨國,也可以翻譯成隨地。
《左傳》中大部分關於隨的記載,將隨翻譯成隨地都沒問題。
只有一次專門提到“隨國”二字,“隨國,姬姓。”
假設曾國就是將自己生活的地方,稱為隨地,而不是稱為曾地。
這麼一來,《左傳》等史書中稱呼他們為“隨”“隨人”,就說得過去了。
因為曾侯自己都稱呼治下的領土為隨地啊!
就像漢代之後,大部分華夏人都稱呼自己是漢人,稱呼華夏的土地是漢土。
包括官方王朝,也經常稱呼自己治下的土地是漢土。
這也絲毫不影響當時實際朝代已經是唐、宋、元、明、清了……
越想,陳翰就越覺得這個猜測似乎更加合理。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隨州”叫隨州,曾國滅亡後,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