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滔天大洪水(第1/3 頁)
玉璧的出現,顯然是一件重要事件。
華夏的考古工作者們,在商周時期的墓坑中,出土過不少制式一樣的禮器。
也就是《周禮》裡的六器。
而喇家遺址同樣出土了玉璧。
這代表雖然喇家遺址因為一次大災難,突然被滅亡了,但是至少喇家遺址的一些文化,還是被傳承到了後世。
圍繞著這兩件珍貴的三璜聯璧探討了幾句後,李春潮繼續深入的介紹道:“老孔,這還不止呢。”
“在填土裡發現的玉器,還只是外圍的陪葬品。”
“這位埋葬在祭壇中央的墓主人,是一位45-50歲的男性。”
“而且他下葬時還有木棺,他頭朝北,仰身直肢的躺在裡頭,在身上還放了七件玉器。”
“玉璧、玉環、大玉刀、玉斧、玉錛齊全。”
孔文建點點頭:“玉璧和玉環,代表墓主人的地位很高,而大玉刀則代表這位墓主人武力很強大,或者說掌握了部落的征伐權利。”
“玉斧和玉錛,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常用的生產力工具,也有可能代指墓主人掌握部落的生產工作。”
這一套玉器的出土,如果不是在祭臺中央的墓坑這一特別之處,可以簡單的認為這些玉器全都是墓主人生前常用的玉器。
但是墓坑如此特殊,那這些出土的玉器,也許也被賦予了特別的含義。
像斧鉞,在古代就象徵著權利,天子分封諸侯的時候,就會賜斧鉞、弓矢,以示權利。
諸侯下葬的時候也就常會陪葬斧鉞。
孔文建倒也不算是過度解讀。
只是這解讀是肯定沒辦法證實的。
畢竟喇家遺址沒有出土任何文字,去描述這些玉器是否有象徵意義。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位墓主人的身份絕對是毋庸置疑的高了。
“在祭壇的東南邊沿,我們還發現了十餘座祭祀性墓葬。”
李春潮向著東南方向努了努嘴:“這十來座墓的位置沒有任何規律可言,而且成人墓和小孩墓還混在了一起。”
“除了個別是頭向與祭壇中央的這個17號墓主人一致外,其他墓坑的墓主人頭向都是向西北或者西邊。”
“我們猜測啊,頭向和17一致的,可能是17號墓主人的陪葬墓,或者祭祀坑。”
“而剩下的那些,可能是後來的部落首領,以及他們的陪葬墓。”
孔文建皺了皺眉頭。
沒有文字就是這點不好,所有出土的墓坑,裡頭是什麼人,為什麼埋在這,一切都只能靠推斷和猜測。
永遠都不可能找到絕對準確的真相。
不像商周之後的墓,基本上都有墓誌銘,或者刻有墓主人名字的信物,按著史書來查,很容易就查出墓主人是誰,生前做了什麼事情,清晰無比。
做史前遺址考古的,基本上是發掘的時候一臉懵逼,清理的時候半臉懵逼,總結報告的時候,也都是一堆推斷、猜測、可能、也許之類的詞。
從迷霧裡來,去到迷霧裡。
李春潮倒是挺無所謂的,對能有這麼多發現,已經很滿足了。
他滿意的看著忙碌的二號工地,輕笑著說道: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小廣場、祭壇、還有旁邊的這個特殊地面建築,應該是構成了一個喇家遺址先民的公共活動空間。”
“應該是一處重要的祭祀區域。”
“不過,聽喇家村的村民說,早先年他們還在祭壇以北不遠處的地方,發現過一些玉器,或許這處祭祀區的範圍還要更加大。”
“只不過這就要等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才能證實了。”
“嗯,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