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蘇浩的鬱悶(第1/3 頁)
唐子恆一邊隨和地說著,一邊跟其他的人又一一握手。這些民工的帶頭人,平時哪有機會見著唐子恆這樣的高官,現在能跟他握著手親切地說上一句話,無一不是激動得滿臉通紅,紛紛以各自的話表著決心。
對這樣的效果,唐子恆頗有些意外的同時,也進一步認識到,陸少峰經常強調的思想工作確實是一大法寶。
“鄉親們,鎮永軍常說,要軍民團結如一家人,現在看到大家都積極踴躍地參加支前,證明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鎮永軍的將士們在前面奮勇征戰,是要為我們廣大的民眾打下更多的地盤,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支前工作。”
唐子恆的講話,沒有任何的文人氣息,反而很樸實易懂,讓這些不識幾個大字的村民都聽得明白,因而也很好地調動起所有人的情緒。
只短短几分鐘的發言,就讓二十多人個個都熱血上頭,最後還在周長青的帶領下喊了幾句口號後才散去。
“民心可用啊。”唐子恆也被二十多人的激情小小地感染了一把,看到依舊是排著隊離去的二十多個民工頭領,不由得他去自問,這些普通的村民們,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個個都充滿鬥志。
在接下來的幾處視察中,唐子恆都遇到了相似的情況,這可能已不單單用思想工作到位來解釋了。
在回到辦公的府衙後,唐子恆心裡還在琢磨著,也許這就是陸少峰所說的,鎮永軍或政務院代表了最廣泛民眾的利益,只有將共同的利益聯絡在一起,才有可能廣泛動員起最基層的民眾。
與唐子恆和李子強在林州前方忙不停不同,陸少峰將眼光放在了更遠的金陵。這一個月的風雲變幻,證實了之前的猜測,朝廷和大周之間的一戰已不可避免,而且開戰的時間很有可能比預期還要提前。
“王叔,跟朝廷的軍需交易都交付完了嗎?你看看這個電文,是李冒從金陵發過來的,朝廷希望能緊急追加一萬支步槍和一百萬發子彈的訂單,看來大周真是大兵壓境了。”
陸少峰將剛剛收到的電文遞給王洵後,又問趙志偉。
“老大,現在兵工廠還有餘力給朝廷生產定製版的步槍和子彈嗎?我認為得儘量想辦法滿足這個要求,我擔心禁軍經不起大周的全力一擊。”
“工廠全力開工的話,一個月最多隻能再生產五千支步槍,子彈的問題到是不大。只是老三你確定要接下這個訂單嗎,我擔心這些軍火最後要落在周軍的手中。再說,朝廷有那麼多的銀子嗎,這可又是幾十萬兩呢。”
趙志偉的話也不無道理,給禁軍交付了那麼多的先進裝備,還沒開打就又要追加。若是這兩萬支步槍和上百萬發的子彈落到周軍的手中,還真可能給鎮永軍帶來一定的麻煩。
“是啊,我的看法跟志偉差不多。現在只餘下五十萬發子彈還沒交付,其它的都在上個月交完了。”王洵看完了電文,說道。
這五十萬發子彈,是特意晚一些交貨,為的就是有意控制禁軍的火力。陸少峰一聽就明白這樣做的用意,笑笑後說道。
“那餘下的儘快交貨吧,從我們的情報來看,之前交付的五十萬發子彈,可能也剩下不多了。一支槍只配了五十發子彈,要是在鎮永軍,光一個月的訓練都消耗完了。”
已交付的軍火,絕大部分都裝備到李敢的禁軍中,按理以一支近萬人的步槍兵,再輔以火炮和飛艇部隊,應對幾萬的大周軍應該不是難事。
可大周軍也不能小覷,這幾個月陸續從北面傳來的情報得知,周軍在吃了幾次鎮永軍的大虧後,一直在摸索應對的戰法,陸少峰對朝廷禁軍的當憂也是基於此點考慮。
而且,大周的軍隊,配備的燧發火槍已不是少數,還有火箭炮部隊,若是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