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中行悅改制(第1/2 頁)
漢匈之間再次恢復和平,蘇雲將漢軍撤回上郡,先表示出誠意,匈奴左賢王這才組織軍隊撤走。
戰爭結束,大漢在對外上總算可以迎來短暫的和平了。
大漢的和親隊伍隨著匈奴使團回到王庭,恰巧碰上了匈奴冒頓單于的駕崩。
這冒頓也是一代雄主,匈奴在他的帶領下東征西討,逐漸走上了強盛。
曾經的匈奴,最多算得上一個大點的部落,四面皆敵;
如今的匈奴,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國家政權的形式,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
遇上這麼一個強勁的對手,是漢朝的榮幸,也是漢朝的不幸。
正是有這麼一個強敵在側,不斷地鞭策著漢朝發展,讓大漢成為屹立於東方的強國。
後來匈奴被打垮,繼而分裂成南北匈奴,對大漢的威脅小了,大漢也就不再練兵發展軍事,漸漸走向了衰落……
……
冒頓的兒子稽粥繼位,是為老上單于。
中行悅說到做到,一到了匈奴,馬上就投靠了老上單于。
老上單于起初還不信,直到老上單于將刀架在中行悅的脖子上,他依舊面不改色,老上單于才相信了他。
從此,中行悅就成為了老上單于的重要謀臣,被匈奴三代單于信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奸。
其實他也不完全算,畢竟是漢朝不要他了,他投靠匈奴也是情有可原。
老上單于對中行悅特別信任,直接提拔他為身邊最大的謀士,讓他來幫助自己出謀劃策。
中行悅很快就迎來了他發揮的機會。
老上單于看著漢朝公主陪嫁帶來的繒絮和食物喜愛不已,他一直很喜歡漢朝的服飾和食物。
沒辦法,草原是遊牧生活,他們穿的是一些獸皮、鹿茸之類的衣物,和漢朝由布做的,那些華貴的衣服是沒法比的。
吃的也是如此,匈奴幾乎沒有地可以耕種,平時也只能靠吃牛羊肉,極少有蔬菜水果吃,他們嚴重缺乏維生素。
所以說,匈奴劫掠也是沒辦法的事,匈奴人也要生活,不劫掠他們很難活下去。
對此,中行悅給老上單于諫言道:
“匈奴是遊牧生活,生產並不固定,遠遠不可能比得上漢朝的農耕生活。
農耕生活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因此,匈奴即便再發展人口,也不可能超越漢朝。
今單于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就會過於依賴漢朝,這正是漢朝人的計謀所在。
長此以往,匈奴人都認識到漢朝的衣物食物好,匈奴的衣物食物缺點十足,他們就會喪失對匈奴天然的神聖性,轉而推崇漢朝,如此一來,匈奴就完完全全喪失了和漢朝對峙的機會。”
老上單于聽完,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按中行悅說的,漢朝人的計策可以從根兒裡打斷匈奴人的根基,同化匈奴人的思想,讓匈奴再無抵抗之力。
若不是中行悅,老上單于如今還被矇在鼓裡。
既然中行悅已經提出問題,老上單于知道他一定有破解之法,“既然如此,還請先生教我。”
面對老上單于如此的禮遇,中行悅感動不已。
士為知己者死。
他有些慶幸沒有留在漢朝,否則這輩子就是一個卑微的宦官命。
沒想到來了匈奴竟然能受到如此的重用,這是一個可以讓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
兩個人共同努力,在匈奴汗國的歷史上也是創造了一對君臣佳話。
———————————
中行悅侃侃道來,“若想解決,倒也不難。
匈奴計程車兵和百姓長期居住在草原上,對草原有天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