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5 頁)
這個黑匣子就是韌體。出廠的時候,廠家會給出一本厚厚的韌體技術手冊,手冊中,詳細介紹了顯示器中所能支援的指令,點和線的畫法是最基本的,有的甚至還有畫各種各樣的基本幾何圖形。當然,有的硬體工程師甚至會偷偷在裡面埋下一個彩蛋,例如某條特定的指令可以自己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他的名字。
之前林鴻雖然懂得維修電視機,卻不知道為什麼電視機能顯示如此複雜的圖案,看完這個章節之後終於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
在看這個章節之前,他知道BASIC的“PRINT”指令,可以在顯示器上列印字元,但是具體為什麼這個命令能列印字元,他就抓瞎了。
而現在他已經知道,這是因為顯示器硬體中有一塊被稱為“顯示儲存區”(簡稱視訊記憶體)的地方,這是個非常特殊的區域,這個區域當中的任何內容,都會被對映到顯示屏上面。這個原理和他小時候玩的一個影子游戲非常相似。…;
晚上用手電筒照射在手上,然後就會在牆壁上顯示出一個大大的影像,隨著他的手指做出各種動作,牆壁上的圖案也會隨之變化。
視訊記憶體就相當於他的“手”,而顯示屏就是“牆壁”。
“PRINT”指令完成的動作,就是將要顯示的字元,傳送到視訊記憶體區域,這樣韌體部分就會自動完成視訊記憶體裡面的內容和顯示器上的內容的對應對映。
林鴻這臺APPLE_II的顯示儲存區域小得可憐,只有1KB大小,對應這顯示器上24行40列的顯示區域。
往視訊記憶體裡面放進去一個字母“A”,並且指定在哪一行哪一列,那麼顯示器上就會在對應的座標上將字母A顯示出來,這就是顯示器顯示字元的基本顯示原理。
林鴻看了這部分沒有再繼續看下去,而是啟動了蘋果計算機,打算動手編個程式試試手。
編什麼好呢?
他有點拿不定主意。
初學者一般都會這樣,對自己所學到的內容往往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程式中。心中想編寫程式,卻又不知道該編一個什麼樣的程式。
其實林鴻目前最大的目標是想自己編寫一個遊戲,不過這其中似乎難度不小,憑他目前的能力有點好高騖遠了。
最終他決定從最簡單的開始,先在顯示器上畫一個小球。
BASIC有現成的畫圖函式,使用畫圓的函式很快就在顯示器上畫好了一個小圓,然後再用白色對其進行填充。這很簡單,直接呼叫函式就實現了。
接下來,林鴻想讓這個小球動起來,從一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
BASIC裡面沒有移動函式,必須得自己來實現這個效果。
怎麼才能移動?
林鴻想起了以前在鄉下看電影的情景。電影膠帶是由一張張靜態的膠片組成的,透過移動著寫膠片,就會讓人物動作起來。孫武曾經從放映員手裡得到過這麼一段膠片,林鴻仔細觀察過,相鄰的膠片看似一樣,實際上是不相同的,動作之間有細微的移動。
他覺得自己也可以使用這種方式,讓小球動起來。
於是,他在小球的旁邊再畫了一個小球,相當於是第二張膠片,但是如果想要實現動態效果,前面那個小球就必須擦除。
如何擦除呢?BASIC裡面可沒有擦除影象的指令函式。
林鴻想了半天,最終使用了一個比較笨的方法,他在前一個小球的地方,再畫了一個黑色的小球,正好將原來的覆蓋掉了,而背景顏色也是黑色的,這樣就相當於將小球給擦掉了。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林鴻先畫一個白球,一秒鐘之後,在左移五個畫素的地方再畫一個白球,於此同時,用黑球將原來的白球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