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通濟將開(第2/2 頁)
大亂,但可耕的土地仍舊有限,北方人多地少,南方人少地多。他們可以想象當南方適宜種植的土地開闢成良田以後,配合運河網,將使朝廷的人力地力得到互補。
想到這裡,趙溫、楊彪、曹操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個龐大的運河計劃,而荀或也是謹慎的表示贊同,他說:“臣以為,此事雖利在千秋,但不能一蹴而就,分段開鑿,逐一連通確實上策,但也要朝廷居中排程,公諸格式,不然各地挖出的運河深淺不一、方向迥異,豈不徒費民力?”
皇帝提出修建運河和開發南方的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必然的趨勢,後世隋朝開挖運河的殷鑑也讓他更加謹慎,所以他才定下了二十年的時間去完成這項工程,甚至還會更久,而皇帝還年輕,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荀君說的對,雖說是要各地在不違農時的前提下,自行開鑿,但也要遵循朝廷的排程。”皇帝點頭說道:“可擴充都水監,以河堤謁者為屬官,到地方監工,再由工部出標準、水流形勢圖等,務必要盡善盡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顯然不是件好辦的差事,別看這裡面有利可圖,但依皇帝的脾氣,稍有做不好恐怕就不止是斥責那麼簡單,蒯越心裡嘆了口氣,與韓暨對視一眼,有苦說不出。
這樣想著,蒯越心裡很快有了辦法減輕壓力:“修鑿如此規模的運河,勢必要熟知天下山川形勢、流向,以及各地郡縣民力、物力,甚至還要計算土方、工期種種,臣以為都水監與工部雖司掌於此,然力有未逮。凡事預則立,不如先命度支、太學等詳加統籌,待一切事定,再開工不遲。”
韓暨立即響應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臣以為都水使者所言甚善。”
從運河的規劃、工程的組織、以及向南方移民、促進商品交流,都需要大量精通水利、治劇、經營、技術等方面的官吏……
總之這個計劃牽扯到的地方太多,誰都認為這個運河利國利民,也誰都認為修建運河至少要花上兩代人的時間,這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也將會是對各個方面的以此劇烈衝擊。
趙溫眉頭微皺,無論怎樣,這裡也沒有他們擅自發言的份,他們考慮的事情,難道剛才的諸公就沒有提到嗎?
他還未張口,卻見皇帝點了點頭,交辦道:“趙公與楊公分別是司空、司徒,各有所掌,運河的事就交給你們二位了。”
見皇帝如此重視,趙溫、楊彪只好領受了這個任務。
喜歡興漢室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興漢室【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