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節禮(第1/3 頁)
隔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至。
田裡的花生已是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慢慢的由青轉了黃色,二溝村裡,有那性子急的人家,前兩天就已經開始到地裡去,開始了收花生的工作了。
不過,難得的一個佳節,今兒個家家戶戶,都暫時放下了手裡的活計,躲在家裡忙著過節的一應事宜。
哪怕是出了門已經嫁人的閨女,在這個節日裡,也會置辦出一份像樣的節禮來,往孃家送過去。
老蔣家孫女輩的,屬錢氏的閨女蔣金鳳最大,今年十五歲,但至今還沒說上婆家,所以,小輩兒裡面,壓根就沒有出了門的姑奶奶。
只有趙氏的兩個閨女,大姑子蔣春花和小姑子蔣春草,一個嫁去了鄰鎮的大青鎮周家,一個嫁去了隔壁村的小陶村陶家。
兩個閨女都不常回來,蔣春花是離得遠,隔了鎮的,回來一趟,路上至少得花上一天的時間,所以,連年節的時候,都很少回來。
至於蔣春草,嫁得倒是比她姐姐近,但,蔣老頭子似乎並不怎麼喜歡,出了門的閨女經常回孃家來晃悠,所以,也很少回孃家。
不過,人不回來可以,但是,老蔣頭卻在每個閨女出門前,定下了規矩,既然端了他老蔣家的飯碗十多年,就不能因為嫁出門去了,就不知道孝敬了。
因而,但凡逢年過節的,兩個閨女的三節六禮,一樣也不能少了。
所以,前兩天,老蔣家一前一後的收了兩份節禮,都是兩個小姑子託人捎回來的。
至於,兩個姑奶奶捎的啥節禮,珍娘是一點都沒見著。
因為,老蔣頭一收到那兩個節禮包裹,就自己收到屋裡去了。
只在今兒個,中秋節這天,趙氏從他們老兩口的屋裡,拎了一小條子鹹肉出來,扔給兩個兒媳婦。
「難得過個節,今兒個家裡也開個葷,老大家的,你去打盆水把這條鹹肉給泡了,等會再去鎮上那豆腐坊,買一斤幹豆腐回來,晚飯的時候,擱在一起燉了,也算是給大夥打打牙祭了。」
趙氏囑咐完了老大媳婦,又轉過身去,看了會老二家的。
蒲氏這會子正擼起袖子,一下一下的揉著麵團。
今兒個十五,按著習俗,每家每戶都要打上兩盤月餅,以供晚上一家子女眷拜月祈福用的。
不過,莊戶人家大多打不起月餅,所以,基本都是和上一盆白麵,烙兩塊又圓又大的白麵餅子來充數。
老蔣家的家境比之一般的莊戶人家,還要窮些,所以,今兒個中秋的烙餅,還不全捨得用那白麵來做,只能擱些細糧白麵,再搭上一半的粗糧玉米麵一起,做個二合面的烙餅子。
不過,即便如此,趙氏依舊很嚴肅的看待了這烙餅的事。
中秋拜月的烙餅,一定得烙得又圓又大的才行,邊沿還得圓圓滑滑的,不能有一點稜稜角角。
趙氏不信任兩個兒媳婦的手藝,所以,今兒個烙餅的活計,她打算等會自己動手。
只不過,這和麵揉麵的事,卻是放心的交給了老二媳婦。
「好了,我看這面也揉的差不多了,就先放那瓦盆裡醒著吧。」趙氏檢視了一下麵團,覺得很滿意,老二家的,別的做飯手藝不成,但這揉麵的活,卻幹得讓人沒得挑的。
「老二媳婦,你去那碗櫃頂上,把咱家前段時間才醃的那桂花蜜,找出來。
今兒個和的面多,烙完拜月的大圓餅,還剩下的麵團子,到時候包成餡餅,分給孩子們甜甜嘴兒。」
總的來說,在這個家裡,趙氏比蔣老頭手鬆一點,也捨得給小輩們打牙祭。不過,她在家裡做不得多少主,手裡也沒啥東西。
只這桂花蜜,只有很小的一小罐,也沒捨得擱多少糖進去,蔣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