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1/3 頁)
干城嘆道:“陝西官場已經徹底爛到根了。現在想找突破口的確不容易。”
秦源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他緩緩說道:“各省都是三司衙門分管民政、司法和軍事。如今看來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都已串通一氣。不如找分管軍事的陝西都指揮使司問問。”
干城苦笑道:“元真圭等人不傻,陝西都指揮使司恐怕也已淪陷。既然咱們遇到了死結,不如出去轉轉先先解決吃飯問題。”
秦源點點頭,嘆道:“好、好、好,今日我作東。不過地方還得你來找。”
二人換了便裝,便一路說笑來到一家孫記麵館。干城點了兩碗羊肉面、一個燒羊頭、一碟炒葵菜,又讓店家篩了兩斤上好的米酒。
二人吧嗒一口肉,嗞溜一口酒,好不愜意,只是心中總好像有一塊巨石。如今二人將案子查到這一步,以後向朝廷如何交代十分棘手。秦源是新提拔的大理寺少卿,總不能第一回辦案就砸在手裡。干城現在急著上前線立功,但眼下軍糧嚴重不足,心中更是著急。秦源兩盞酒下肚,話逐漸多了起來,說道:“蕭老弟,你說陝西這地方以麵食為主,為何會有這般好喝的米酒?”
干城聽罷呵呵一笑,心想秦源今後也是要入閣拜相的人物。只不過他從小專心讀書,對稼穡、商賈之事一竅不通。看來今天要找人給他好好講講,免得以後當了首輔鬧笑話。干城假裝有了幾分醉意,拍了兩下桌子,喝道:“小二、小二。”
店小二聞聲來到雅間,連忙問道:“不知二位客官有何吩咐?”
干城笑道:“你們陝西素來以麵食為主,從哪裡來的糯米釀酒。”
小二聽罷無奈地笑道:“我們陝西確實旱地較多,所以種小米和小麥為主。不過在陝西南部的漢中到處是水田,那裡可是魚米之鄉。有的是糯米和大米釀酒。”
秦源聽得一怔一怔的,這才慢慢搞清楚水田與旱田的區別。秦源忽然靈光乍現,連忙脫口而出道:“你們陝西近年來可鬧過旱災?”
店小二一面向東拱手,一面說道:“承蒙當今聖上的洪福,我們陝西境內這些年風調雨順,並沒有鬧什麼災。客官說鬧旱災的地方應該是河南、山東和北直隸。”
秦源與干城聞言不禁相視一笑,頓覺這頓飯沒白吃。干城見兩人說的差不多了,便笑道:“小二再給我們篩三斤上好的酒來。再給我們沏上一壺杏皮茶來。”
秦源今日無意間查到了偵破的線索十分高興,不禁就多吃了幾杯酒。干城扶著秦源回到駐所,不禁擊掌道:“秦兄,真沒想到今日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元真圭等人竟然是虛報旱災。”
秦源也拍手道:“今日確實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隨即秦源又低沉道:“可是陝西又沒有欽天監。近三年的氣候情況還不是元真圭他們說了算?”
干城道:“這些年朝廷一直為剪滅西戎做準備。陝西境內有不少廣聞寺偵事司的密探。他們蒐集西北地區的各種情報,其中肯定包括各種氣象資料。”
秦源聽罷一拍大腿道:“蕭老弟說的極是。我這就派四百里加急,請廣聞寺偵事司提供近幾年陝西的氣候檔案。”
干城笑道:“秦兄不必這麼麻煩。老弟我還兼著廣聞寺總部司的千戶。我可以直接聯絡到廣聞寺在陝西的負責人。”
說罷二人便分頭行動,干城很快從廣聞寺在陝西的千戶所中取得近五年陝西的氣候資料。要說廣聞寺的資料實在是事無鉅細,除了旱澇等災害情況,還記錄了連續多年的風向、水文、植被生長等情況。干城帶著檔案找到秦源,秦源細細看來,發現陝西境內連續三年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旱災,反而是降雨較多。只有去年陝西西北部有些乾旱,但是旱情並不嚴重。秦源看罷大喜過望,連忙找人謄錄近三年的氣候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