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六度分隔理論(第1/2 頁)
次日。
清晨。
還在睡覺的夏景行聽到了“砰砰”的敲門聲,穿著短褲t桖就去開了門。
一開啟門,發現是克里斯汀娜,對方手裡還拿著一疊資料。
夏景行有些詫異地看著她。
克里斯汀娜遞過手中的資料並說道,“希望對你有用。”
夏景行接過一看。
《六度分隔理論》。
由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於1967年提出。
他看了一眼就收起了,好奇道:“你給我這個幹嘛?”
“你不是要打造社交網站嗎?我覺得這套理論對你應該非常有幫助。”
夏景行知道這套理論。
可通俗地闡述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也就是說,最多透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假如每個人平均認識260人,其六度就是260的六次方,算出來的結果是308萬億。
消除一些節點重複,那也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人口若干倍。
有這套理論支撐,你和傑克馬之間的距離也不再遙遠。
因為傑克馬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所以,聚會吃飯的時候再聽到朋友吹噓:他朋友的朋友是某個大佬,開法拉利,還有私人飛機……
請你不要噴他。
因為他的關係鏈只要再拐幾個彎,說不定真的搭得上這些大佬。
他之所以能裝這麼大的逼,也是透過朋友的朋友聽來的。
再舉個簡單例子:
你家裡有個親戚在bat上班,或者社會地位很高,他的朋友或者上級說不定真的就認識某個大佬,或者透過幾層關係認識。
這個理論提出的30多年的時間裡,尚未得到嚴謹的證明,只能算是一種假說。
但社會學家一直都對這個理論興趣濃厚,為此還做了不少實驗,並蒐集到了一些能夠支撐起理論的有力證據。
“你不相信這套理論?”
克里斯汀娜看夏景行臉上帶著些許嘲弄,有些惱了,因為她堅信這套理論是能夠站住腳的。
“呃……”
夏景行笑道,“那麼激動幹什麼?我沒說不相信啊?”
克里斯汀娜看了他一眼,說:“去年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的登肯·瓦茲主持了一項最新的對“六度分隔”理論的驗證工程。
來自166個不同國家的六萬多名志願者參加了這項研究。
瓦茲隨機選定18名目標,比如一名美國的教授、一名澳大利亞警察和一名挪威獸醫。
要求志願者選擇其中的一名作為自己的目標,併傳送電子郵件給自己認為最有可能傳送郵件給目標的親友。
你猜猜看,最終經過多少人之手,郵件才到達目標手上?”
“5-7個人!”
夏景行脫口而出道。
克里斯汀娜有些意外,笑道:“原來你也看過《科學》雜誌上的那篇論文啊?”
夏景行笑而不語。
這很了不起嗎?不覺得。
“我認為這個理論,可以運用到社交網站的推廣上面。
透過一張網狀結構的關係鏈,把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連結起來。
這也是社交網站最大的意義和樂趣。”
克里斯汀娜笑著說,“據我所知,直銷和保險領域都已經在運用這套模式來開展業務了。”
夏景行點頭,這話不假,除了sns,那些拉人頭的行業也都把這套理論運用到了極致。
“行吧。”
夏景行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