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夢開始的地方(第2/2 頁)
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麼現在就相當於姚夏回到了遊戲界的宇宙大爆炸時期,這是一切的原點,也是遊戲歷史上最黃金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當中開創了無數個第一,以至於後來的許多遊戲都是在80年代遊戲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而已。
姚夏已經決定好做遊戲了,但是怎麼做還有一個過程。
1986年,說的好聽一些,是國內遊戲發展甚至可以說是計算機時代的,說得不好聽就是這尼瑪啥都沒有。
現在的中國遊戲製造行業,受限的不僅僅是設計和開發,還受限於硬體。
硬體最大的限制是晶片。
嘖嘖。
晶片受限於設計和研發,以及製作工藝。
好訊息是,根據姚夏當年在大學期間對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歷史瞭解,1986年的中國在這方面還不至於落後太多,在1989年的時候,清華微電子研究所還建成國內第一條1微米級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工藝研製線,在國內第一次正向設計和研製成功1b漢字ro,整合度106萬個電晶體,標誌國內的微電子技術跨上了1微米級新臺階。
而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英特爾公司製造的著名的80486晶片,也才整合了120萬個電晶體。
聽起來是不是很接近?
但是在這之後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導致國內許多人覺得造不如買,於是放棄了在晶片領域當中的自主研發工作。
本來只有不到7年的差距,一下子被拉開了幾十年,哪怕到姚夏所在20年,高階晶片領域依然被卡住了脖子。
軟體和晶片,是一對雙胞胎,互相成就對方,如果無法在國內推動硬體發展,姚夏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遊戲帝國夢。
其實以姚夏穿越者的身份來看,最好的發展歷程,就是姚夏直接憑著他強大的來自於40多年後的技術,去往島國,在那裡成就一番事業。
島國在80到90年代,幾乎擁有著著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半導體行業,遊戲產業鏈完整,並且遠銷全世界。
姚夏有著來自於未來的無數遊戲設計理念,強大的軟硬體能力,去往島國肯定會成為一代梟雄,之後再輾轉回國,以他個人的影響力從島國挖人回來建設家鄉,這條路徑看起來是成就個人最快的。
但是——
姚夏搖搖頭,眼睛當中噴著火。
他不想。
因為一旦錯過了80年代,那麼中國半導體最好的時代就錯過了。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