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學齡前四(第2/2 頁)
爺奶奶說得就快住不下去了,現在我上學了,爺爺奶奶更是催著媽媽出去上班,恰好這時媽媽之前工作的診所老闆打來電話,希望媽媽能再去他們診所上班,就這樣,在環境的壓迫下,媽媽和護士這個職業結下了深厚的緣分,與她的醫生理想永遠的說了再見。
媽媽每天騎腳踏車上班,在這家診所工作了三年,醫生得了肝癌,這種小診所,老闆就是醫生,她不得不再一次被迫下崗。在家沒休息多久,另外一個離家近的社群中的一個小診所的老闆又找到了我媽,希望媽媽能去他那上班,媽媽便去了,這個醫生是遠近聞名的小氣鬼,工資開的一千,在這裡工作了5年,工資就漲了三百。在這裡工作期間,這個職業又開始有了變化,護士也需要護士證,媽媽說她不知道除了當護士還能做什麼,便咬牙考慮個護士證,這個比醫師證簡單太多了。媽媽說她喜歡做護士,我知道,就像她當初喜歡做醫生是一樣的,但也不一樣,喜歡做醫生是她最開始的理想,而喜歡做護士,是她的退路,但她不想再往後退,至少護士和醫生也是相關聯的,都是醫學範圍類的職業。
雖然只是個小診所,但每天的病人有一百多個,而護士只有我媽媽一個,之前那個護士七十多歲了,我媽媽來了之後沒多久便回家養老去了,所以媽媽每天早上上班到晚上下班,都不能歇氣。雖然這裡的住戶有上千戶,但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每天有那麼多生病的人,更不明白為什麼大家不喜歡去社群醫院看病,都喜歡來這個小診所,明明醫藥費都貴些。媽媽來這裡的第四年,從社群醫院出來的護士來診所問還招不招人,於是她便留了下來,媽媽終於稍微輕鬆了些。第五年快過完了,社群醫院想把媽媽挖過去。社群醫院規模肯定是不能同大醫院比的,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有診療室,也有住院部,ct拍片也都能做。當然工資肯定也是比現在高,裡面護士有三四個,工作強度也會相對減少。權衡之後,媽媽選擇跳槽。這裡的護士有兩個和媽媽是同齡人,有一個比媽媽小十歲,還有兩個二十剛出頭。說實話,她們沒有一個人打針的技術比我媽媽好,漏針在她們手上是常有的事,即使媽媽是近視眼,沒有戴眼鏡,但從未漏過針,每次解決不了就會讓我媽媽來。嬰幼兒是最難打的,一是血管難找,二是小孩子打針會鬧騰,所以每次有小孩子來打針,她們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全都丟給了我媽媽。時間久了,很多病人都會點名要我媽媽來幫他打針,媽媽還是成了醫院裡最忙的人。因為大家都信任媽媽,我是非常自豪的,但同時也很心疼她。
媽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遺憾怎麼會沒有呢,我很心疼她,她讀書時候的那些醫學書,從未扔過,每一本她都包地好好的,可大可厚了,時不時還拿出來翻閱一下。我知道,媽媽其實可厲害了,雖然她只是一個小診所的護士,但我從小以她為傲,別人不知道她的專業性,可我知道,她那麼善良,如果她真的能成為一名醫生,那她一定是一個好醫生。只可惜,英雄無用武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