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轉向戈壁(第3/4 頁)
地區,才能達到90以上。”
“因此,我們選擇技術,也要考慮到不同地方的環境,雖然現在咱們在‘成本’和‘經濟性’這塊的考量已經相對弱化了,但選擇合適的方法,也是對這項事業的尊重”
聽到他的話,圍在身邊的技術員紛紛點頭,神情專注。
他們都是來自於各個院校農林專業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其實也不是為了什麼諸如“為國為民”啦、“造福人類”啦一類崇高的、可敬的、但卻過於虛無縹緲的目標,而是因為大環境和就業前景的變化。
這幾年的時間裡,隨著毛烏素沙漠治理的基本完成,成果被大範圍報道之後,社會上對“治沙”這項工作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
在此之前,很多人以為所謂的治沙就是一個戴著頭巾的、農民形象的老人頂著風沙、佝僂著背、揮舞著鋤頭將一棵棵小樹苗種下,然後用自己的身體擋住狂風,在夕陽中站成一座雕塑,深刻地展現出惡劣的環境下人類與自然環境搏鬥的那種悲壯。
但當有關毛烏素沙漠治理的紀錄片放出時,人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大型機械、大功率柴油機和抽水泵、自動化澆灌系統、智慧監測程式、天氣雷達、人工降雨、土壤環境監測
可以說,這根本就不是勢均力敵的戰鬥,而是人類科技和生產力對荒漠的徹徹底底的碾壓。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還在大學校園裡的學生們也紛紛選擇了投入這項工作,因為他們發現,這玩意兒的高階程度,還真不一定會輸給那些在農科院裡搞科研的學生。
再加上相當豐厚的艱苦補貼,何樂而不為呢?
輸送到西北的人才越來越多,來到yl市這座“旗艦城市”學習經驗、進行實踐培養的應屆生更多。
一開始,王旺對這樣的變化還是很欣慰的,畢竟,這不僅僅意味著社會上對自己這項事業的認可,也意味著未來工作難度、工作強度的降低。
——
但很快,他又察覺到了“人才湧入”這件事情背後的問題。
按照這樣的速度,進入治沙、環境改造領域的人才很快就會超過需求範圍,到那個時候,就業這個問題,就又會成為擺在這些熱血青年面前的一座大山了
王旺不由得嘆了口氣,把新來的技術員們送回宿舍之後,他才慢悠悠地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妻子早就已經在做好了飯等他,看到他滿臉憂愁的樣子,不由得開口問道:
“咋的,今天有啥不順的嗎?”
王旺搖了搖頭,回答道:
“沒什麼不順的——就是又新來了一批大學生,後面不知道怎麼安排。”
“你們部門還要不要人,不行往你們那塞一塞吧,好歹把實踐證明開出來給人家。”
聽到他的話,妻子略微猶豫後點了點頭,回答道:
“我們那指標倒是還有,短期問題可以解決。”
“不過,老是這麼幹也不行啊,治標不治本”
“誰說不是呢?”
王旺再次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現在對於治沙這件事情,社會上的關注度有點太高了,可以說,整體都是一個過熱的狀態。”
“但實際上,這個行業的承載力還是有限的。”
“適合進行環境改造的區域就那麼多,基本都是歷史上曾經是農耕區,這些區域能承載的專案體量、專案數量也就那麼大。”
“都搞完了呢?總不能去對塔克拉瑪干沙漠下手吧?那地方的蒸發量可不是開玩笑的,解決不了水分蒸發的問題,光靠種樹想要實現綠化,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所以啊,大家都以為這是一個好方向好行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