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頁)
外公很少喊陳敬全名,除非……事態嚴重緊急。他看著陳敬打電話給王叔,才轉身離去。
陳敬看著外公的背影,又給王叔發了訊息,「王叔,半小時後再來。」外婆就在急診室裡,凡事大不過生死,有什麼事這麼緊急,需要外公從急診室外離開去處理?
陳敬心亂如麻,小心翼翼地跟在外公身後,看外公乘電梯上了哪一層,從樓梯飛快地跑上去。
陳敬剛打算開啟樓梯間的門,就聽到了嘈雜的交談聲,他認出了外公的聲音,頓住動作。
「……如果不被及時發現,陳鶯,你知道會發生什麼嗎!手腕上的傷疤,還不夠提醒你嗎,什麼事值得你再犯一次傻?!」
陳敬第一次聽到外公如此憤怒激烈,而聽清內容後,陳敬下意識地捂住了自己的嘴,然後,他緩緩地、緩緩地滑落到地上。
第24章 赴宴
——當名人的後代,是什麼感受?
陳鶯想,她應該很有發言權。
陳晟語,首位登上世界舞臺的當代華人鋼琴家,年紀輕輕便獲獎無數,獨奏會的軌跡遍佈世界角落,桃李滿天下。
而比他的成就更驚人的,是他站在頂峰時激流勇退的決定——在最負盛名時選擇隱退,更成就了陳晟語在世人眼中的神話。
陳鶯想,在陳晟語一眾頭銜後,才會有一個輕飄飄的附註,「一位丈夫和父親」。
獨自撫養、含辛茹苦的母親,追求事業、永遠缺席的父親,揮之不去的、籠在「陳晟語」光環之下的陰影。
陳鶯從小就在這樣的規訓中長大——因為是陳晟語的女兒,所以你也應該彈鋼琴,要彈得非常出色,要繼承你父親的衣缽,要成為知名的鋼琴家。
壓抑的、嚴苛的、陰冷的、飽受桎梏的青春期,讓陳鶯時常有溺水的窒息感。
在第一次公共演出時,陳鶯就搞砸了這一切,而這正中媒體的下懷。比起陳鶯的完美,他們更期待陳鶯的殘缺,因為後者更能吸引大眾的目光。借著陳晟語的名頭,通稿鋪天蓋地,引來了漫天的嘲諷、尖酸、厭惡甚至辱罵。
陳鶯從來不知道,人的惡意可以產生得這樣輕而易舉。十五六歲的年紀,她是被光環裝飾羽毛的公主,把驕傲看得比命還重要。
於是,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陳鶯拿起美工刀,對準了自己的手腕。
這件事驚動了在國外開獨奏會的陳晟語,他為此趕回家,卻受到了陳鶯激烈的抗拒。
陳鶯坐在病床上,情緒崩潰地哭喊道,「我再也不想彈鋼琴了!」
妻子還想勸說,陳晟語卻出乎意料地冷靜下來,他說,「如果不想彈,那就不彈了。」
他上次見陳鶯,她還是乖巧文靜的女孩,現在卻已經是躺在病床上的抑鬱症患者了——這是他作為父親的失職。
女兒的病情,也是陳晟語後來選擇早早隱退的考量之一。
陳鶯休學養病期間,自己摸索著,重拾了曾經的興趣,繪畫。陳晟語為她請了老師,陳鶯展露出過人的天賦,三年後,考入了全球名列前茅的藝術學院。
在英國,陳鶯邂逅了陳晟語,畢業後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這不是陳鶯第一次做出陳晟語反對的選擇,卻是陳晟語第一次沒有順著她的心意。
醫院裡,陳鶯淡淡地看著手腕上包紮好的繃帶。陳晟語說完後,她輕聲說,「我離婚了。」
但是因為離婚嗎?不,這只是一個導火索。犯病的時候,她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只是任由自己在抑鬱中溺水、窒息。
「對不起。」
陳晟語拿來一張椅子,在距離陳鶯不遠不近的地方坐下,「你不用道歉……你是病了,不是錯了。」
陳鶯心口酸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