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地萬物生(第3/3 頁)
彌,隱微塵,納芥子,不足以為小……
燕雲心中一動,這是一套功法的前言麼,就像《納氣訣》一樣?
那猶如浩海的聲音又在天地之中響起!
“汝……聽仔細了……”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燕雲聽到這裡,想到《納氣訣》中就出現了第二段話,闡述天人之聯絡。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這第三句話,《引魔訣》中的前言也是這麼說的,可到了後面又完全變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莫非這天下的修仙之道,功法的起始之經,都是因此而來?
那麼,為何到了傳世之後,又變得似是而非,或者殘缺不全呢?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能見,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目?是縱目嗎?
燕雲回想之前出現的幻像,可不就是自己長出了縱目嗎,隨後見虛空深淵。
“天之無恩,而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則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氣!”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至此,聲音消失無蹤,而燕雲又處在了迷霧中。
言雖盡,燕雲只覺得百骸舒泰,至妙之感,無法形容,令他心花怒放,其喜莫名。
正當沉醉此感覺中時,身體就像被裂開了一般,猶如在體內寄生了一頭巨獸,正欲衝破皮囊脫殼而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