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5 頁)
得書房之中。正是那當朝首輔劉宇亮,也不能怪劉宇亮不顧禮節,徑自進來,他是真著急啊。
雖然韃子撤走了,可誰知道他們能不能再殺個回馬槍?到時候李信交不出人來,韃子惱羞成怒更得變本加厲。他從來不認為李信真的活捉了那奴酋長子,這簡直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但多爾袞願意上當,他也樂得不去拆穿。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將來很有可能出現的危機。
他急吼吼直殺到書房來,看到孫承宗滿案子的公文,不禁肅然,此人不被皇帝待見冷落了數年,風燭殘年本該頤養天年,但家國危難之際不但毀家紓難,還沒半句怨言,當真是天下百官的楷模。身在危局之中,劉宇亮看待問題的角度和以往在朝堂想比,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閣老身子骨要緊,宇亮此來實在是十萬火急,這韃子十有**轉天就得重新把這高陽圍了,閣老身為三省總督切不可再在這危局之中,趁此機會,還當儘速移鎮山東。”
白日裡,縣城各級官員太多,這種隱秘核心的事不好當眾商談,自然拖到了晚間。而且他思來想去,孫承宗這個三省總督移鎮山東是最合適的去處,因為依照目下形勢判斷,盧象升和高起潛未必就是多爾袞的對手,只要多爾袞擊敗其中之一,韃子大勢便成,甚至可以就勢橫掃山東,所以孫承宗事先移鎮山東不但安全可靠,還未雨綢繆。至於劉宇亮為何不考慮山西,山西地形複雜而多山,韃子不可能翻越太行山費力不討好的去進擊山西。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他這個督察軍情得時刻跟著孫承宗這棵大樹,孫承宗安全了他也就安全了,這也是他極力勸說孫承宗離開的原因之一。
“高陽父老豈能放棄?”
孫承宗的反問將劉宇亮實現準備好的所有說辭都噎了回去,他能說放棄嗎?不能!可事實上,放棄才是最好的辦法。愣了半晌他牙冠一咬,豁出去了。
“閣老身為三省總督,所憂慮的豈能是一城一地百姓?三省千萬百姓哪一個不需要憂慮?孰輕孰重還請閣老慎重思量!”
言下之意兩害相權,你孫承宗是取輕呢,還是取重?
孫承宗依舊斷然拒絕,而且他也不認為高陽一定就守不住,高陽解圍後,外邊的資訊得以入城,他得知高起潛部就在蠡縣一代,這是對多爾袞清軍絕好的牽制,高陽城軍民雖然已經睏乏之極,但還是有一戰之力的。盧象升所部又在直隸南部牽制住右翼軍主力,如此拖下去,天下勤王兵馬相繼北上,對清軍是絕沒有宜處的。
在整個戰略態勢當中,高陽城已經成為了一顆釘子牢牢的釘在保定府,將多爾袞的清軍吸引在此處,守住高陽勢在必行。對於多爾袞會去而復返這點,孫承宗與劉宇亮的想法一致,雖然他也不明白多爾袞為何會如此草率的撤軍。
同時,孫承宗在得知高起潛領關寧軍在蠡縣的訊息後,第一時間便派出信使與高起潛溝通,希望他率軍去進攻河間,如此多爾袞所部主力必然要馳援,左右應付之間,難免出現紕漏,一旦發現當可趁機取之。
孫承宗將目下形勢一一與劉宇亮分析,闡述了守住高陽的必要性,以及高陽尚可一戰的諸多因素。劉宇亮見孫承宗依然堅持,無奈之下長嘆一聲,“也罷,宇亮便將這身家性命一併交付閣老了。”
說罷,落寞離去。
次日清晨,壞訊息傳來,派去蠡縣的信使被高起潛趕了回來,並明確表示,孫承宗是山西、直隸、山東三省總督管不著他關寧軍,況且他有他的戰略與打算,還請他不要越權。
劉宇亮得知此事,當時就拍了案子,他這個督察軍情可是有權督責的。孫承宗則不同意,劉宇亮用強。
“劉相,你我都是光桿大臣,拿什麼去管人家?”
其實還有一點,孫承宗不好明說,高起潛是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