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讀。2005年夏天,圖書館裡突然來了一批大陸的書,其中大部分是小說。看到書架上那些嶄新的圖書,我兩眼發亮,滿心喜歡,一下子就借了十本,樂呵呵地抱回了家。讓我始料不及的是,這些小說並不是我想要看的,勉強看完兩本,其餘翻了翻,全都又還回了圖書館。也許是逞強好勝的本性在作怪,我竟萌生出創作的慾望,想自己寫本小說。都說“無知無畏”,我看一點不錯,當時根本就沒想到創作會有多難。
剛開始寫的時候,倒是很順,好似厚積薄發,思如泉湧,一口氣竟寫出好幾萬字,連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了。每每想起時,我只能用“猶如神助”加以解釋。往往是晚上躺在床上構思,白天往電腦裡敲字,說“夜以繼日”一點都不為過,人處於極度亢奮之中。好在我是自僱,要不然早被老闆炒魷魚了。即使是半夜,突然想起什麼,就得馬上開燈起床,把它記錄下來。外出時,也隨身帶著紙和筆,哪怕是開車途中,只要靈感來了,就得立即靠邊停車。那些時,整個人全都交給了這本讓我魂牽夢繞、朝思暮想、激動不已的小說了。日子過得雖累,但看著書稿一頁一頁地增多,心裡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我女兒是省乒乓球隊的隊員,每週她訓練三次。每次送她去練球,我就在一旁寫我的小說。可以說,起碼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在這種狀態下寫出來的。她們省隊借用中華文化中心的大禮堂進行訓練。禮堂的旁邊有個報刊閱覽室,很適合寫作,可它畢竟是全城幾萬華人惟一的文化活動站,常常人多嘈雜,看報的地方成了聊天的場所。有一次,我正為閱覽室沒人而暗自高興時,一位老僑突然冒了出來,操著一口廣東腔的英文對我說,這裡的電是屬於文化中心的,你不能用電腦。見我沒理會他,他又連說了幾遍,然後去找那裡的工作人員,想對我興師問罪,幸好在他們來之前我已經拔掉了電源線。打那以後,我就很少再帶電腦去那裡了,心想何必遭人說閒話呢。無奈之下,我只得去附近的圖書館。說是附近,其實也有一兩站路。圖書館在市中心,那裡的車位很有限,與其開車四處找車位,不如走過去的方便。夏天還好說,冬天可就難了。零下二三十度,再厚的羽絨服也擋不住刺骨的寒風,好在我心裡總有一團火。天再冷,也從沒想過放棄。這本書就是這麼一天一天地熬出來的。
創作過程中的累,比起心中的苦,其實算不得什麼。從動筆到初稿完成,歷時五個月。這期間有段時間,才思枯竭,有點寫不下去了。亢奮期過後,著實感到創作的不易。怎麼寫都不滿意,頭天寫的,第二天就刪掉了,自己跟自己較勁,有些像天人交戰。我只好停下來看稿子,從頭看起,邊看邊改,等改過一遍後,思路才慢慢清晰起來,才又找回到當初的感覺。寫完結局,頓時覺得“如釋重負”,但我心裡明白,離“苦盡甘來”還差得很遠。
初稿完成後,隨即開始修改,越改越覺得自己的功力不夠,真是應了那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改了三個月,刪掉八萬多字,改得昏天黑地,人也瘦了一圈。除了刪節,也增加了許多情節,比如謝大江捐款給希望工程,謝大江的老部下小陳在上海誇謝大江等等,“於曉明”這個人物是在第三次修改時加進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把人物塑造得更加豐滿一點。對“謝大江”這個人物來說,有點“欲抑先揚”的意思。儘管我自己對交給出版社的稿子並不十分滿意,可要我再改下去,就怕稿子沒改好,人先倒下去了。好在我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略顯粗糙、稚嫩,才是真我。
金獄 後記(2)
書寫完了,叫什麼名字,頗費思量。書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前後後想到的就不下二三十個。稿子交到出版社的責任編輯手裡時,用的是《情緣》這個名字。後來他們報選題時,把它改成了《無力抗拒》,但大家都知道這隻能是個暫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