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要上學了(第2/2 頁)
朱標識趣的拾起筷子埋頭吃飯,餘光突然見到自己這大兒子對著他吐舌頭,心中更是煩悶。眼珠一轉,抬起頭來對著老爺子說道“爹,年也過完了,雄英也五歲了。那些士族豪紳亦或者百姓家裡的稚童,大多都在這個年齡開始啟蒙的。雄英作為第三代的長孫,怎麼可以晚了?兒子覺得,應該讓他去大本堂學學,哪怕是學不會,好歹也能有點印象不是?對他以後進學也是有好處的。”
這次朱元璋和馬皇后沒有直接反對,兩人都在沉思。主要是朱標的那句第三代長孫,讓二老都不得不考慮一番,畢竟涉及到國家傳承,可不能馬虎了。
“爺爺,奶奶,我還小呢,不想進大本堂啊!”朱雄英見老爹搞這麼一手,心裡咯噔一下,尤其是看到朱標這時候笑眯眯的,那就就更慌了。他可是偷摸的問過那些在大本堂讀書的小皇叔們,一個個老慘了,如果學不會或者完不成功課,可是要被先生打的。
朱元璋坐在凳子看看朱標,又看看馬皇后,最後看向朱雄英,臉褶子都笑出來了“大孫兒,你爹說的沒錯。你是咱大明的皇長孫,不管怎麼說,這學問是不能拉下的。這老話說的好,要從娃娃抓起嘛!現在剛過完年,還太早,這樣吧,等過了十六,咱安排幾個儒學大家專門教導你,畢竟這身份不一樣,大本堂就不去了。”
他雖然是泥腿子出身,沒什麼文化,可對於教育這方面,卻是格外的重視。就和所有的窮苦百姓那樣,同樣認為讀書考取功名才是唯一能改變家庭條件的途徑。所以不管是太子朱標也好,秦、晉、燕、周,四王也罷,就連那些小皇子們,都早早的進了學。請的無不是當世的名宿大家,飽學之士。
從洪武元年開始,朱元璋便大力推行官學,積極籌辦科舉。他曾對李善長說過,“民不能沒有出路,蒙元不看重文人的力量,取締科舉,咱大明不行!只有學問才能更好的建設國家,所以科舉不止咱要辦,咱的後世子孫也不能輕視。”
他明白在民間出一個讀書人不容易,因為書本太貴了,就連趕考都需要不小的花費,所以幾家人省吃儉用能供出一個都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他特意下旨,給了那些科舉有成的讀書人很多特權,例如考最低等級的秀才就可以領取國家發放的米麵,可以見官不跪,免除徭役和刑罰等等諸多的權力。
“俺看行,英哥兒多學學,哪怕記不住也沒事兒,慢慢的就會了。這不讀書不成器,書讀好了,才能明辨是非。”
朱雄英苦著臉,他明白這學習肯定是逃不脫了,他的好日子在半個月後就徹底的沒有了…
“爺爺,那孫兒還是去大本堂吧。現在孫兒還小,單獨學習也沒什麼多大的作用,還不如和那些皇叔一道進學。他們都是孫兒的長輩,過些年等之蕃了再見面都不容易了。”
朱標在旁聽了也是點點頭,對於兒子的看法他非常認同“雄英說的沒錯,況且都是一家人,這長時間不見也會生分了。”
朱元璋夾了一粒花生米扔進嘴裡,慢慢咀嚼著,“也成!都是一家人,是應該讓大孫兒和他們多來往來往。”說完端起酒杯“嗝嘍”一口“左右也就這幾年的功夫,那過了十六標兒你就送他進學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