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遊廣富林(第1/3 頁)
瀛海之濱,有處廣袤之地,名曰廣富林,以其歷史之深邃、文化之博厚,譽滿江南。初至廣富林,但見碧波盪漾,綠樹成蔭,古宅隱現於其間,彷彿時光倒流,令人心曠神怡。蘇瑛與友人漫步於林間小道,忽聞鳥鳴聲聲,似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甲辰年國慶節清晨,細雨綿綿,秋風瑟瑟。蘇瑛與毛祖祥二夫妻,與親親家園藝術團五十多人,迎著秋風,迎著細雨,迎著晨曦,浩浩蕩蕩前往上海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這是上海一個極具特色的4A景區,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是滬上新興打卡地。
車窗外,雨絲如織,車內歡聲笑語不斷。蘇瑛與毛祖祥並肩而坐,兩人不時低聲交談,偶爾因一個笑話而相視而笑。窗外的景色逐漸模糊,被雨幕籠罩的上海彷彿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車內的人們的笑聲和談話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樂。
經過二個多小時的車程,他們終於抵達了廣富林文化遺址。行至遺址入口,見石門巍峨,上書“廣富林文化遺址”五字,蒼勁有力。入門而入,但見古宅錯落有致,青磚黛瓦,古色古香。宅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古物,有陶器、玉器、銅器等,皆為千年之遺珍。蘇瑛與友人細細觀賞,不禁感嘆古人之智慧與匠心。
他們一行人抵達廣富林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古樸的牌坊,彷彿在訴說著古鎮的滄桑。蘇瑛和毛祖祥跟隨著藝術團的節奏,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一邊聆聽著導遊對廣富林歷史的講解。他們參觀了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感受著古鎮的韻味,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古老的年代。
在參觀過程中,蘇瑛特別被那些精美的手工藝品所吸引,她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個細節,不時地與工匠交流製作工藝。毛祖祥則對廣富林的古井和古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站在橋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沉思著古鎮的變遷。一進入景區,古老的房子映入眼簾,青磚黑瓦,古色古香。這些房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見證了上海從一個小小的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歷程。
行至遺址中心,但見一池碧水,名曰“富林湖”。湖面波光粼粼,倒映著四周的古宅與綠樹。湖畔有亭,名曰“富林亭”,亭內設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蘇瑛與毛祖祥坐於亭中,品茶談笑,享受著這難得的寧靜時光。
忽聞遠處傳來陣陣鼓聲,蘇瑛與毛祖祥循聲而去,但見一廣場上正在舉行著傳統的祭祀儀式。祭祀者身著古裝,手持祭品,神情肅穆。蘇瑛與友人駐足觀看,感受著這千年傳承的儀式感。
繼續前行,但見一處高臺之上,有一碑刻“上海之根”四字。此乃廣富林文化遺址之標誌。蘇瑛與毛祖祥登臺而觀,但見四周古宅環繞,綠樹成蔭,彷彿置身於千年之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畏之情,感嘆這便是上海之根、文化之源。
毛祖祥看著這些房子,感慨道:“真是沒想到,上海還有這麼一片古老的地方。”蘇瑛笑著回應:“是啊,這裡就是‘上海之根’嘛。我們來這裡,就是要感受一下上海的歷史底蘊。”
他們漫步在景區內,欣賞著古老的建築和展品。廣富林文化遺址內展出了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包括陶器、玉器、銅器等,讓人彷彿穿越回了古代。蘇瑛和毛祖祥一邊看著展品,一邊聽著導遊的講解,感受著上海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
導遊的聲音在古建築的迴廊中迴盪,每一句話都彷彿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蘇瑛和毛祖祥專注地聆聽著,不時交換著彼此的感受。他們走過一處處復原的古代生活場景,彷彿能聽到那時的市井喧囂,感受到古人的日常生活。
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一個故事,從簡單的陶罐到精緻的玉器,無不展現出古代上海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蘇瑛心中感慨萬千,她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