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2/2 頁)
但組織上嚴格分開,只是領導上互有聯絡,各有分工,又有配合,機關幹部和所屬單位都互不相關。根據聯絡部工作需要,江蘇省委曾經調張子良、蔣建忠兩位工人黨員給聯絡部當交通。城工部成立後,又繼續調張徵秉(學生黨員)、徐誠(徐百輝,工人黨員)、何牽(職員黨員)三同志給聯絡部當交通員。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在上海、南京和淮南根據地之間,建立了秘密交通線,來往送材料、帶幹部,從未出過差錯,安全準確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以後潘漢年去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重回國民黨統治區和香港工作。日本投降前夕,由於華中局聯絡部派幹部進行策反工作的結果,偽軍鍾劍魂率部起義投誠。
解放戰爭時期,特別是後期,潘漢年在香港領導對敵隱蔽鬥爭和開展統戰工作,仍領導上海原來所屬的系統。上海地下黨也互相配合,並得到他的幫助。中央決定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保護和撤退各民主黨派、各界知名人士後,上海地下黨曾配合潘漢年,動員和保護在上海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先到香港,然後由潘漢年在港組織他們秘密離開香港,轉到東北、華北解放區。他們衝破重重障礙,分批乘船前去,有的船經過韓國口岸,最後都安全到達,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件。這是潘漢年在歷史上一個突出的功績。解放前夕,潘漢年又組織了&ldo;兩航&rdo;(指國民黨的中央、中國航空公司)起義,爭取一批國民黨軍政人員保護機關檔案和工廠企業資材,聽候我方接管。並和上海地下黨配合,對工商界、文化界人士,進行了長期的統戰工作,爭取這些人留在上海,有的人還被爭取從香港、從國外回來,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