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版《道德經》第51章到第六十章白話文(第2/2 頁)
明澈,不給自己帶來災禍,這就是因襲永恆的道。
第五十三章
假如我稍微有點認識,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擔心的是害怕走入邪路。大道很平坦,但人卻喜歡走小路。朝廷很腐敗,農田很荒蕪,倉庫很空虛;而統治者卻穿著華麗的衣服,佩戴鋒利的寶劍,飽食美味佳餚,佔有大量的財物;這就叫做強盜頭子。這是不符合道的呀!
第五十四章
善於建樹的人不可拔除,善於抱持的人不會脫落,子孫遵循這個道理祭祀就不會斷絕。用這個道理修身,他的品德就會純真;用這個道理治家,他的品德就會有餘;用這個道理治鄉,他的品德就會受到尊崇;用這個道理治國,他的品德就會豐盛;用這個道理治理天下,他的品德就會普及。所以,從自身觀察他人,從自家觀察別家,從本鄉觀察他鄉,從本國觀察他國,從天下觀察天下。我憑什麼知道天下的情況呢?就是依據這個道理。
第五十五章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初生的嬰兒。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鳥不搏擊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還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卻自動勃起,這是因為精氣充沛的緣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元氣淳和的緣故。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認識常叫做“明”。貪生縱慾就會有災殃,意氣用事就叫做逞強。事物過於強壯就會走向衰老,這就叫做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會很快死亡。
,!
第五十六章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輕易說話,輕易說話的人沒有智慧。堵塞嗜慾的孔竅,關閉慾念的心門,收斂鋒芒,消解紛爭,調和光芒,混同塵垢,這就叫做玄妙的同一。所以,不能因為親近而親近,不能因為疏遠而疏遠;不能因為得利而得利,不能因為受害而受害;不能因為尊貴而尊貴,不能因為卑賤而卑賤。所以被天下人所尊崇。
第五十七章
以正道治理國家,以奇謀用兵作戰,以無為來治理天下。我憑什麼知道是這樣呢?根據以下這些:天下的禁忌越多,百姓就越貧困;人們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混亂;人們的技巧越多,奇異的事物就越興起;法令越森嚴,盜賊就越多。所以聖人說:“我無為,百姓就會自我化育;我好靜,百姓就會自然端正;我無事,百姓就會自然富足;我無慾,百姓就會自然淳樸。”
第五十八章
政治寬厚,百姓就淳樸;政治嚴苛,百姓就狡黠。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之中。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還是幸福呢?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為邪,善忽然轉變為惡。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了。所以聖人方正而不割傷人,有稜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治理百姓和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重要的了。只有愛惜精力,這叫做早作準備;早作準備就是不斷地積德;不斷地積德就沒有什麼不能攻克的;沒有什麼不能攻克就無法估量他的力量;無法估量他的力量,就可以治理國家;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根本,就可以長久存在。這就是根深蒂固、長久生存的道理。
第六十章
治理大國,就像烹調小魚一樣。用道來治理天下,鬼怪就不會顯靈;不是鬼怪不顯靈,而是顯靈也不會傷害人;不但鬼怪顯靈不會傷害人,聖人也不會傷害人。這樣,鬼怪和聖人都不傷害人,所以德就會歸於百姓。
:()道德經帛書版感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