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宮闈夜宴(第1/4 頁)
一片平靜的氣氛裡,戰爭悄然來臨。
顧青和李亨都別無選擇,局勢到了如今的地步,大家都已無法再退一步了,李亨的身後,是大唐歷代先帝的英靈,皇位傳到他這一代,他不能當亡國之君。
顧青的身後是十萬安西軍將士,他若退一步,將士們身家性命不保,李亨舉起屠刀後不會對安西軍任何一個人留情的。
一山不容二虎,世上只能有唯一一個王者。
眾將在王府商議之時,長安城的另一角興慶宮裡,李隆基也在大宴賓客。
位高權重的大人物對大事來臨之前的預感總是很強烈的,李隆基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今夜他宴請的客人,正是北方世家子弟。
以陳郡謝氏謝傳經為首,包括太原王氏,柳城李氏,蘭陵蕭氏等等世家子弟皆在座。
宮廷酒宴,瓊漿美食,歌舞撩人。
太常寺的宮廷舞伎在殿內如狂風中的柳絮,扭動著纖細的腰肢,每一記眼眸流轉,都留下了嫵媚的餘韻,觀者無不心動。
世家子弟們顯然都有著良好的教養,雖然心動,卻不形於色,他們仍正襟危坐,衣冠和儀態一絲不苟,宴上的每個動作彷彿都經過千百遍的演練,沒有一絲一毫的錯處。
這才是大唐真正的精英,有教養,有見識,有頭腦,他們每個方面都是全面的,令人無法挑剔。
李隆基坐在殿內上首,含笑注視著殿內的世家子弟們,眼中閃過一抹精明之色。
一曲舞罷,舞伎們朝李隆基行禮,無聲地退下。
李隆基哈哈一笑,端杯道:「朕與諸位世家健兒難得一見,來,諸君且與朕滿飲。」
謝傳經和眾多子弟們紛紛起身,恭敬地雙手捧杯,向李隆基遙敬一盞。
擱下酒盞,謝傳經坐了回去,心中卻暗暗嘆息。
安史之亂以前,他曾代表謝氏入長安朝賀天子,那時的李隆基何等意氣風發,與楊貴妃並攜而立,酒宴飲至酣處,李隆基披髮赤足而舞,楊貴妃在一旁為其羌鼓和之,絲竹迎之,博得殿內朝臣滿堂喝彩。
今日的李隆基卻與當年渾若兩人,他真的老了,他的頭髮已白了大半,臉上的老人斑愈見明顯,後背已有些佝僂,端杯的手甚至還在微微顫抖……
重要的是,他的身邊已沒有了那位風華絕代的貴妃娘娘,此刻的他孑然坐在上首,在滿堂歡宴中顯得愈發孤單寥落。
一代盛世君王,終究避不過生老病死的規律。
李隆基渾然不知在座的世家子弟們早已用同情的目光看著他,他仍笑得非常爽朗,彷彿仍是當年那位開創了盛世的一代雄主。
「諸位皆是千百年門閥的子弟,這些年大唐與各大世家有過爭執,也有過合作,但終歸互為輔成,唇齒相依,朕這句話,諸君以為然否?」李隆基捋須輕笑道。
世家子弟一愣,飛快地面面相覷,然後異口同聲道:「陛下所言甚是。」
你的地盤你最大,你現在說太陽是方的我們也毫無異議。
李隆基欣慰地笑了,隨即舉杯又朝眾人敬道:「來,為吾等百年基業互為輔成飲勝,願大唐國祚與世家根脈共依共存,不離不棄。」
眾人又恭敬地飲盡了一盞酒,然後各自咂摸咂摸嘴,漸漸品出李隆基話裡的味道不一般了。
這……是在提前做鋪墊嗎?
其實今日宦官登門相請時,各世家子弟已多多少少明白李隆基今日宴請的目的了。
二聖臨朝,權臣酣睡於臥榻之側,如今的長安朝局複雜且兇險,李隆基雖已是不問政事的太上皇,然而事關李唐基業興亡,他也坐不住了。
皇家需要尋找援助,世家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們在民間有威望,在朝堂有勢力,在鄉野有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