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氣氛微妙的寒石城(第1/2 頁)
北狄人暫時沒有進攻寒石城,這對於宣朝來說無疑是件好事。倘若能夠拖延至物資與援兵抵達,那此戰就穩了。
寒石城的防務已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了極致,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從蘭谷關撤退計程車兵們,倉皇的情緒已經逐漸平復,在眾位將軍的努力下恢復了信心,軍心得以穩固。
只是自從得知北狄的軍糧運輸受挫,北狄軍隊暫時無力進攻時,眾位將軍之間的氣氛就變得微妙起來。
藍晏清去世後,副將們之間的爭權奪利就開始了,之前蘭谷關眼看失守,那些心懷叵測之人不想當這個敗軍之將,故而不敢輕舉妄動,暫且服從嚴誠議的軍令排程。
如今已回到寒石城,戰事又不太緊急,形勢剛開始向好發展,這些人就按耐不住了。
尤其是嚴誠議將藍晏清的令牌還給了藍敏懷,和莫宇輝一起帶著那些忠心藍家的人以藍敏懷為主將,他們更是心中不平。
好歹嚴誠議還是個老將,戰功赫赫,藍敏懷一個尚未及冠的毛頭小子憑什麼當主將?就因為他姓藍嗎?藍家這個姓真的還能尊貴下去嗎?
平西王藍晏清、藍晏城、藍晏星這三個久經沙場之人都死了,世子藍敏行也死了,藍家眼看再次敗落了。
就剩了藍敏懷這個庶長子,陛下又沒下旨讓他襲爵,以陛下對藍家的忌憚程度,能不能襲爵還難說呢。
藍敏懷救過駕又怎樣?藍敏行為護駕而死又怎麼樣?脫險後,弘嘉帝確實對藍家人極為信任,可那又有什麼用?
他信任也不代表會重用,只是說明他知道了藍家忠心不會造反罷了,可不代表他不會為了某些原因打壓藍家。
說不定知道了藍家忠心耿耿、絕不會造反後,打壓起來更加肆無忌憚呢,畢竟不用害怕真將人逼反。
陛下脫險後只是下令將藍敏行以郡王規格下葬,這算什麼?藍敏行若不為救駕早逝,待百年後他壽終正寢,也是以郡王規格下葬啊。
對於藍敏懷,弘嘉帝若真的不忌憚藍家了,當時就該順勢封他為平西王世子才對,可弘嘉帝只是下旨賞了些金銀田地,還得在回京後才能兌現。
雖說功高莫過救駕,但這得在皇帝有良心時才算數,在當今陛下這兒,藍家確實冤了。
在這些鬧騰的人中,以副將沈久和最為顯眼,沈家自上幾代起就依附藍家,也得了不少軍功,成了忠誠侯府,而沈久和正是這一代的忠誠侯。
只是沈家人實在有負忠誠的封號,沈家祖上只是大頭兵,得藍家人賞識才得以高升,從前一副唯藍家馬首是瞻的模樣,如今藍家勢微,沈久和就迫不及待地站出來了。
倒不是沈久和沉不住氣,實在是這個機會他們家等了太久了,憑什麼他們沈家就要被藍家壓一頭?
其實沈家封侯後,完全可以脫離藍家自立,這很正常,藍家也不可能抓著不放,可沈家偏不。
大多數人家,一個侯爵就滿足了,很多勳貴之家都是封侯後就讓子孫轉文官了,以圖家族平安長久、子孫繁茂。
可沈家的野心大,一個侯爵根本不滿足,妄想著國公的位置,而跟在藍家身後,立軍功是很容易的。
所以沈家一邊舍不下藍家帶來的利益,一邊不甘心居於人下,時刻幻想著從藍家身上咬下一塊肉,當然,若能取而代之就更好了。
當年老平西王父子三人戰死時,沈久和的父親,老忠誠侯,其實就動了念頭,只是當時的建元帝並沒有趁機收回藍家爵位的意思,很快就下旨讓二房的藍晏清襲了爵。
眼看皇家對藍家仍然十分看重,老忠誠侯暫時熄了奪權的心思,依舊扮演一個十分忠心的下屬。
不過老忠誠侯暗中站隊了藍晏清的三叔藍慶志,鼓動他們叔侄內鬥,希望藍家從內部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