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6 頁)
議。”
這一點他是感觸頗深,因為他自己也是如此,這確實也是問題所在,他又向張斐問道:“這又該如何是好?”
張斐道:“這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一場勝利,才能夠消弭大家內心的恐懼,也許在戰略上,我們確實有很多選擇,朝中那些大臣認為應該妥協,避免兩線作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同樣的理由,我都能想出一萬個來。
但從我們的內心而言,我們其實已經是背水一戰,不進則亡,如果這回再選擇妥協,那將來也只能是繼續妥協,我們也不會贏得對西夏戰爭,因為遼國是絕不會允許的,就還是會跟以前一樣,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也此事庭審的目的之一,就是喚起大家的鬥志。”
趙頊沉思良久,“你說得很對,看似我們可以從容不迫,但實則已是無路可退啊。”
一場虎頭蛇尾的庭審,使得大家是大失所望,他們所期待的霸王色大庭長,並沒有出現,但輿論卻在民間不斷髮酵。
越來越多人,對於朝廷的軟弱感到非常不滿。
尤其是書生,他們發表文章,抨擊那些邊州的官員們。
由於報刊的出現,這訊息是很快就傳遍河北、京東東路、西北等地,民間對遼不滿的情緒是日益高漲。
主張妥協的大臣,都不敢吭聲。
這其實也跟改革變法有關,由於內政改革的成功,導致整個社會的風貌都煥然一新,尤其是法制之法的理念深入人心,百姓們就認為我們的權益,就應該得到捍衛,我不管他們是契丹人,還是党項人,這做就是不行啊!
而與此同時,西北邊突然又傳來大捷。
那甘州被宋、吐蕃聯軍給攻下了。
別說百姓,就連趙頊都懵了。
我們的戰線不是在蘭州、鹽州一代嗎?我們不是在防守嗎?
怎麼把甘州給拿下了。
到底什麼情況。
原來自從甘州、肅州出兵襲擾河湟通道後,王韶與吐蕃各部族達成保護貿易商道的協議,開始與甘州、肅州等地的西夏軍作戰。
原本也就只是襲擾和反襲擾,因為吐蕃許多部族,並沒有想要攻入西夏領土,但問題在於,這場博弈中賦予了商人的屬性。
甘州本也是貿易大州,裡面也是有很多商人的,這些商人對於梁太后的政令非常不滿,然後,如今梁太后為求在前線反攻,又從後方的甘州、肅州收颳了許多糧草、戰馬,以及調派了不少精銳前往北線。
這令當地的商人、大地主就感到更加不滿,而相比起來,熙河地區的地主,連稅都不用繳,特麼糧食還賣得貴,這可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再加上馬天豪他們的滲透,雙方暗中達成協議,確保他們歸降宋朝,他們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護,他們的地契仍舊有效。
所以甘州之所以突然被攻破,就是因為他們內部直接反了,雙方是裡應外合,一舉拿下甘州。
邊上的肅州也變得岌岌可危。
這令梁太后可非常頭疼,首尾難顧,只能趕緊派兵馬過去平叛。
然而,這種情況,在邊境不斷在發生,尤其是在南邊,也就是靠近熙河地區的區域,因為梁太后動用了四五十萬大軍,這些糧草從哪裡來,遼國也不可能支援這麼多,只能強徵稅收,朝廷越徵,百姓就越往熙河跑,越多商人帶著財產歸降熙河。
這就陷入一個惡性迴圈。
因為熙河本是一個混居地區,漢人也不佔多數的,裡面有吐蕃人,有党項人,所以他們加入熙河,是沒有任何心裡負擔的,直接就潤。
西北捷報,使得中原百姓是更有信心,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朝廷對遼國更加強硬。
而這種情緒令許多商人感到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