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終章(第2/19 頁)
李自成各部由天津、登州、松江三府航運出海,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水師的精力,全都在運輸大順軍下南洋之上,自然是顧不得這遼東了。
但是此時的大明,已經不在需要水師配合了。
弘光二年十月初一,朱慈烺昭告天下,北伐功成,改元隆武。
隆武元年,朱慈烺斬清將滿達海,傳首九邊,拜王業泰為平遼大將軍,引兵二十萬,東出山海關,直奔遼沉而去。
隆武元年二月,多爾袞率清軍退往赫圖阿拉,明軍緊追不捨,王業泰率部追擊至薩爾滸之時,天降大雪,清軍陷入到了一片白雪皚皚之中。
同時明軍追擊而至,天方大晴,日出東方,積雪登時化為泥沼,清軍不得前,盡數為大明炮火所沒。
明軍盡以為先烈所助。
當多爾袞率部退往赫圖阿拉聽聞薩爾滸大敗,多爾袞於清永陵自盡。
大玉兒抱著年僅八歲的福臨舉城而降,至此,為禍大明數十年之久的滿清,徹底的走入了歷史的垃圾堆之中。
但是大玉兒歸順大明的訊息並沒有在大明掀起多少漣漪,整個大明內地已經陷入了追隨朝廷政令的腳步。
隨著各地期貨市場的開設,加之電報線路的建設,大明對各地的掌控力大大加強。
同時,江南書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下,發現了蒸汽巨大的動力,很快火車與馳道,應運而生,當朱慈烺透過電報向全國下詔,親測第一輛火車時,百官意識到,大明可能真的熬成就萬世不拔之基了。
兵貴神速,有了火車與電報,大明的兵馬,能夠在半個月之內,抵達大明任何一個角落,如此迅速的調兵速度,亙古未有。
隨著大明一齊改變的,還有制式武器,自江南書院之後,由國子監牽頭,正式成立了順天兵學院,主攻兵法與兵器。
大明正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東亞各國的財富正在瘋狂的流入大明,藉著這些財富,大明進入了飛速建設的時期。
隆武二年的財務報表出來之後,朱慈烺拉著常延齡,王業泰,張世澤三人,在明思陵喝了個爛醉。
無負列祖列宗,便是一個皇帝最欣慰的事情了。
大明,自開國,靖難之後,北伐一役又封兩國公,與國同休,欽賜丹書鐵券。
只不過寧國公府的小公爺王業泰的日子彷佛過的不是那麼的愜意,王業泰回到北京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前面一路打,自己的官沒變,王先通的官倒是越來越大了,這老頭還天天催著自己要孫子呢。
全書完。
作者題外話】:這是來塔讀的第一本書,無論如何,也算是完本了,沒有太監,算是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山高路遠,下一本書,想試著寫一寫都市了,畢竟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大家都懂。
新書正在構思,感謝各位的支援,原本有一肚子的話,但是真到了這個時候卻又真的說不出來了。
那就一切盡在不言中吧,感謝一直支援本書的讀者,謝謝。
原本想開個單章,但是字數不夠,那就附在這裡吧,最後說一句,感謝大家的支援。
不過李自成其實沒有別的選擇,明軍最近幾日在四川方向調動頻頻,大有殺出蜀中之勢,且自明軍收復河南之後,就一直最潼關虎視眈眈。
僅僅在潼關外那些黑漆漆的炮口,就足以將城牆化為齏粉。
李自成沒有選擇。
就當朱慈烺還都北京之後,李自成攜大順六部各級官吏,赴北京朝見了朱慈烺之後,朱慈烺與李自成捂手言和,還京之後,朱慈烺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了一道罪己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