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找合夥人(第1/2 頁)
看到飛龍洗煤廠因加工劣質煤而日進斗金,有些人免不了眼紅跟風,當時在古城縣北部地區,颳起了一股建設洗煤廠的熱潮。
因為忽然間多了很多求租者,峪口村原先三十塊錢一畝的石礫荒地,租金在很短時間內翻了一倍。
村長樂得不行,說飛龍洗煤廠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組織村民敲鑼打鼓,以村委會的名義,給洗煤廠贈送了一塊“農民致富路上的領頭羊”的大牌匾。
只可惜,大風颳過之後,往往是一地雞毛。
全面停產整頓工作結束後,隨著煤礦的復工復產,僅僅過去了三個月時間,古城地區的煤炭價格,很快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在這種行情下,洗動力煤根本無利可圖,會洗一噸虧一噸的錢。
飛龍洗煤廠的左鄰右舍,五六個建到一半的洗煤廠,於是不得不選擇停建,變成了爛尾工程。生產廠家拉來的洗煤裝置,用盡各種辦法,也聯絡不到當初簽定供貨合同,而且支付了部分定金的人。
飛龍洗煤廠因此又撿了個便宜,新建的十平方洗煤生產線,全套生產裝置,都是隔壁那家半道停工的洗煤廠預定的。
裝置製造廠,千里迢迢把貨拉到使用者工地後,發現根本找不到收貨人,當然也沒有人付尾款,不得不找上門來,找到正準備聯絡廠家,給新生產線需要的裝置下訂單的申小濤。
要不是我看到廠家人心疼的快要掉眼淚,已經把裝置價格砍到出廠價的一半,還免掉了送貨運費,讓申小濤把屠刀收起來,小申說他肯定還能再砍對方一刀。
單單這一筆,就讓我節省了將近四十萬。
運氣這種事不好說,求是求不來的,但有時真的會自己找上門。
因為手中有兩個礦外加一個洗煤廠,在圈子裡多少有點名氣,這陣子有不少人找上門,提出要跟我合夥收購礦務局改制的小煤窯。
其中既有老熟人、礦務局勞司煤礦的馬礦長,還有榆樹坪地區最大的小煤窯老闆,梁大豹、梁二豹兄弟,也有圈子裡其他熟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古城煤炭產業這麼發達,有數量如此眾多的小煤窯,怎麼可能沒有小煤窯老闆的圈子,既然有圈子,當然就會有帶頭大哥。
古城縣的民營煤礦,大多分佈於北部和中西部山區,按地理位置,劃分為兩大片區。
北片以榆樹坪為中心,範圍包括三個鄉鎮的二十多個行政村,總共有七十多個小煤窯,數量是西部片區的兩倍多。
北片地區最大的小煤窯,是梁氏兄弟的紅旗煤礦,年產量達到八萬噸,礦工數量將近兩百人。
梁氏兄弟是榆樹坪當地人,哥倆名下除了紅旗礦外,還有另外四個小煤窯,其中兩個是他們自己的,另外兩個是和別人合夥,但由他們控股的。
憑著手中掌握的五個小煤窯,年產原煤二十萬噸的實力,梁大豹當仁不讓地成為北片地區,小煤窯老闆圈子中呼風喚雨的頭號人物。
早在二十天前,梁大豹就找過我,想讓我和他聯手,拿下榆樹坪煤礦的勞司一井、二井。
這兩個小煤礦,已經被礦務局列入關停並轉名單,確定要進行改制,轉讓產權。
一井和二井名義上是集體所有制,產權屬於勞動服務公司,但一直被榆樹坪礦當作生產區隊管理,以開採大礦回採過後,剩下的邊角煤和保安煤柱為生,有屬於自己的井口,年產量分別是三萬和四萬噸。
礦務局的檔案說的明明白白,這次剝離小煤礦的大原則,是以合理的市場價格轉讓產權,關停並轉過程中,必須杜絕國有和集體資產流失。
這幾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誰想要我家這些小煤窯,請掏錢出來,誰出的錢多,就賣給誰,買家最好別讓賣家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