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後記(第1/2 頁)
路,百轉千回;人,峰迴路轉。
路,山重水複;人,柳暗花明。
劉羽的好友陳霄、姚遠聽說劉羽回川了,邀請他來成都做客。
三人是南充老鄉,小學不識,初中同校,高中同班,大學失聯,工作復聯,兜兜轉轉在成都相遇。
陳霄個矮,樣子眉清目秀,充分證明濃縮才是精華,他就讀重慶大學通訊專業,畢業後進入華為公司,一直固執地認為重慶比成都好,人算不如天算,最後居然跑來成都定居。
姚遠個高,樣子自帶喜感,貌似喜劇演員,復讀考入四川大學法律系,但進入社會後,對口工作相當難找,索性先在律師事務所當學徒。
按文憑排序,他倆都是211、985,劉羽在三人中間是最次的,不過有上海履歷加持,自然不可小覷。
三人進入一家火鍋店,這下可全程用四川話交流了,劉羽感覺一下子找到川人的豪爽與熱情,嘴皮子瞬間舒坦。
濃烈厚重的火鍋底料在川西壩子裝修風格的大堂裡來回翻滾,紅豔豔的辣椒和金燦燦的花椒在鍋中歌唱,一大坨牛油在熱氣中起舞融化,無數氣泡彷彿調皮精靈嘟嘟地往上冒,一大股麻辣香味直面撲來,讓人身心頓感放鬆。
劉羽在上海吃慣了甜鮮味道,突然對這一鍋四川特色表現出短暫不適,頭髮中的汗珠嘩嘩直流。
“你看你,汗水都出來了,是不是很久沒有吃真正的火鍋了哈。”陳霄笑說,於是拿紙巾遞給劉羽。
“有點吧,感覺從以前的清湯鍋一下轉入今天的紅湯鍋,舌頭還需要習慣。”劉羽說。
陳霄給劉羽夾了一大片千層肚放在劉羽的油碟裡,說先感受一下四川辣度讓胃腸適應。
“喝酒,喝酒,放鬆一下。”姚遠吆喝道。
“劉教授,你在上海發達了,要回來扶貧哦。”陳霄還是一如既往地用高中外號稱呼劉羽。
“發達什麼啊?學了些毛皮,還希望兩位兄弟多關照呢。”劉羽表示。
“我還需要你指點呢。你可是劉教授,高中我就這樣叫你,感覺你懂得知識比較多,說話頭頭是道的。”姚遠大笑著說。此時的他經過社會應酬,已經變得臉圓脖子粗。
“霄頭,耍朋友沒?你還是那麼清秀。”劉羽問道。
“還沒有,你呢?在上海有沒有愛情故事?”陳霄反問。
“唉,不要提我傷心事,有個女孩錯過了,心裡堵得慌,最近一直失眠呢。”劉羽深深的嘆氣,眼神黯淡下來。
“好了,不說這些了,今天你來,三人要好好開心哈。”姚遠舉杯提議。
三人碰杯,一口飲下。現在的年輕人關係最好的可能就是一幫同學或者兒時夥伴了。
“霄頭,不要養金魚啊,把社會的惡習學會了哇?”姚遠說道。
“靠,你一天就火眼金睛,劉羽回來,應該把他喝高興才是,你老監督我幹嘛?”陳霄話中引出今晚的主角。
“今年四川地震了,改變了很多人,我家裡傢俱和魚缸全摔碎了,那場面嚇死人。”陳霄心有餘悸地說。
“我當時在上海,你們跟我說說汶川地震的具體情況。”劉羽找到話題說。
陳霄和姚遠兩人把當時的情景描繪如生離死別、末日浩劫的災難重現,劉羽聽得鼻子一陣發酸,眼淚不停打轉。
地震確實給四川人民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痛和損失,但川人的樂觀態度與生俱來,這是作為中國大後方的精神所在,一直就有“四川不滅,中國不滅”的民間諺語。
“劉羽,在四川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準備去哪裡發展?”陳霄問。
“還沒想好,上海的一切清零了,心情難以平復啊。”劉羽說完,一口悶酒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