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可憐陶安然到死都覺得自己是在為愛奉獻,殊不知在梁王心裡根本沒有他這號人。他的存在只是促進兩位男主地位感情更深一步的踏腳石罷了。
《宮謀遠慮》原著中陶安然死亡的訊息的時候傳到京城的時候,陶安陵正在與梁王溫存。陶安陵收到訊息時眉眼一皺,這立刻引起了梁王的注意。
彼時梁王安切詢問:&ot;怎麼了?可是出什麼事了?&ot;
陶安陵說道:&ot;鎮北王府上的一個探子被發現了,以後我們再想得到那邊的訊息就難了。&ot;
梁王淡然一笑:&ot;我還以為是多大的事。到了如今的地步,有沒有這些訊息已經不重要了。不久我們就要真正兵戈相見了。倒是你,不要再為這些小事煩神了。&ot;
交流完這些,兩人繼續溫存。陶安然的死亡只不過是一個不足為道的小插曲罷了。
所以說,陶安然完全是《宮謀遠慮》中的一個可憐可嘆的小炮灰。一生都是沒有得到別人真正愛護的可憐人。
而陶安然因為同名同姓的緣故,看書時便把書中陶安然的結局記得很清楚。猶記得,在作者給陶安然發便當的時候,陶安然還在下面評論過。
&ot;跟陶安然同名同姓,看著他領便當的感覺真是一言難盡啊!!!真希望作者大大能改寫結局,讓炮灰也有春天,能活到大結局。&ot;
當時這條評論引起書友注意,在下面立刻來了一些書友的亂七八糟的留言。
&ot;跟炮灰同名,穿書警告哦!&ot;
&ot;作者菌:筆給你,你行你上啊!&ot;
&ot;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ot;
……
唉,事實證明,跟書中角色同名真是有風險的。而如今,二十一世紀的陶安然成了《宮謀遠慮》中的炮灰陶安然。改寫結局的筆真的握在了自己手裡,陶安然一時倒不知所措了,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如今仔細捋捋思路,陶安然剛穿過來的時候就是與被下藥的鎮北王於宮廷私會的時候。可惜當時他自己也中了藥,神智不清下,看到男人長得英俊帥氣,還以為做夢呢。於是就主動貼了過去,享受了一場魚水之歡。
被抓了現場的時候,他已經暈了過去,所以沒有領會到後來帝王的憤怒。自古以來,外臣於宮廷與人私會都是不得了的大事。
雖然此事當中,鎮北王蕭景瑜是皇帝的兒子,陶安然是大臣家的哥兒,二人理論上都有責任。但陶安然已經暈了過去,帝王的火力只能集中向蕭景瑜發射。在眾目睽睽之下,帝王就算有心想偏袒都不行。
最後,在大臣的和稀泥以及陶家的沉默之下,帝王當場就賜婚了。按理說,陶安然是庶子配不上鎮北王。這門婚事是陶家高攀了。但為了堵住悠悠之口,這門婚事必須成,而且婚事還要儘快辦理。
眼下已經是第三天了。陶安然已經從第一天的渾身酸軟到現在的精力充沛。也終於開始有精力思考如今的處境了。
陶安然聽僕從們說,成親的三書六禮鎮北王府已經在操辦了。其中聘書更是第二天就送過來了。陶府的禮書也是早早弄好了。
納彩和問名更是由京城有福的老人來做媒辦理。兩人的生辰八字更是由宮裡的欽天監測算相配。現在就差鎮北王府的聘禮還在仔細操辦,等聘禮一到,定好良辰吉日,就能迎親了。
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對於這場婚禮,陶安然也不想再生波折了。京城水深,跟著鎮北王到西北去倒是一條好出路。
之後他只要在西北安安分分的縮在後宅降低存在感,想必鎮北王應該也不會對他出手。就算真到了你死我活的那個時候,陶安然肯定也比現在更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