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安置災民(第1/2 頁)
穆易躬身行了個禮:“那我便斗膽說一說我的拙見,若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大人不要怪罪。”
“這第一個方法便是‘以工代賑’。”
“何為以工代賑?”
穆易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我聽聞曾經有一地發生了饑荒,民不聊生。可是當地的一個姓範的主政官員,卻日日泛舟,在湖上游玩取樂,還鼓勵百姓舉行划船比賽。”
“嗟!這種不顧百姓生死的官員,實在不配為官!”應縣令啐了一口。
穆易淺笑道:“不僅如此,因為當地百姓信奉佛教,這位範姓官員還召集各佛寺主持,說現在是歲荒年,人力成本不高,不妨藉此機會興建寺廟,各佛寺住持聽說後,馬上招募了大量工匠大興土木,這位範大人也募集了很多的工人翻新縣衙、修建倉庫、還有管理住處等。”
“方才應大人說這位範大人不顧百姓死活,當時朝中很多官員也是這樣想的,他們上書朝廷,彈劾這位範大人,說饑荒之下百姓生活無著,為何還要公然鼓勵百姓划船競賽,擴建廟宇、返修縣衙呢?簡直就是勞民傷財。”
“這位範姓大人曾經說過幾句話,他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還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同應大人一樣,同是憂國憂民的好官,大人覺得在此時刻,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應大人一臉疑惑:“這,想來這位大人的智慧實在是本縣難以企及的,稷孺人快說。”
“範大人說,我讓城中百姓舉行划船比賽,是想讓有多餘錢財的富人消費,讓災民有途徑賺點生活費,鼓勵大家大興土木,也是為了讓貧苦的百姓,可以多得到一下工作機會活來去。”
“好!”應大人拍手道,“這位範大人果然是高!後來如何?”
“後代當地災民自然是憑著範大人為他們爭取來的寶貴賺錢機會,度過了荒年。”
穆易接著說道:“不管是施粥、施藥材,還是發放錢財,都需要縣衙承擔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就算那些富豪鄉紳願意捐錢捐物,也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難以長期為災民提供救濟,再者,由縣衙這樣養著他們,也容易讓那些災民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
“在我看來,一方面,可以效仿那位範大人,多為災民提供一些工作機會,另外一個點便是‘移民就食’。”
“這,又是什麼意思?”
穆易沒有回答。
“請問大人,是否有統計過,這些災民大約有多少人?”
“聽衙役回稟,聚集在城內破廟一帶加上城外的居民,加起來估摸有四五千人。”
“上次聽大人說,寫信給刺史大人搬救兵,不知刺史大人可有撥下下賑災款來?”穆易笑道。
“有有!只是賑災款數量有限,四五千人,怕是維持不了多久。。。”
穆易接著問道:“大人,咱們來仙縣是否還有集中一點的未開墾的荒地?”
應大人略一思索,便點頭道:“有!來仙縣最北端,便有幾千畝荒地未開墾,難道。。。”
穆易笑著點頭:“想來大人也想到了,便讓這些災民到這些荒地安家,各家開墾出來的荒地歸各家種植,這些在來仙縣安家的災民,十年之內,一應賦稅全免!”
“這,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只是就算是開荒,短時間內也長不出莊稼來。”
“不是還有賑災銀嗎?便按人頭每人發放二錢銀子,想來也夠維持到下一季農作物成熟。我可以將庫中的土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免費發放給災民。。。”
“好!”應縣令讚歎道,“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災民安置的問題,還能為來仙縣帶來新增人口,一舉兩得,稷孺人,你這次可真是幫了本縣的大忙!本縣一定寫信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