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公主來訪(第2/3 頁)
偏偏明昉不氣不惱,還將方才的話重複了一遍:“麻煩去通報一下,明昉上門道謝。”
孟崆這才回了神,他略有些窘然,尷尬地朝明昉拱了拱手,“不好意思,方才走神了,這就去。”說完就轉身跑向了內院。
昭有嘴裡嘟噥:“這算哪門子守門的?人就站在他面前,他都能走神……而且,傳聞裡這殷府不是很有錢嗎?怎麼就找一個侍從守門?”
“他武功很高,”昭無判斷道,“至少在你之上。”
昭有腦回路清奇:“那又如何?我怎麼也不會淪落到守門的。是不是?二公主?”他衝著明昉笑,笑得有些阿諛奉承。
明昉瞪了他一眼。
很快,孟崆就回來了。他俯身朝明昉拱手,“不知二公主大駕光臨,小的方才失禮了。”他衝著府裡攤手,“二公主請。”
明昉頷首踏進府門,昭有昭無也緊隨其後。甫一進府,她就看見一名身著琥珀色長袍的公子朝他們方向走來,他生得燦爛如秋日楓葉遍野,自由而又極致,骨相分明立體,是標準的大梁人長相。
鬱楓步子很慢,望見明昉時拱了拱手,“我們小姐令我前來迎接公主。”
明昉點頭,跟著他走進府院。
她這一路上想了很多,在聽閒樓遇見殷羅之前,她對這個殷府早有耳聞,因為他們進京的方式實在太張揚了,拿了安泰司使的令牌,並且斥重金買下了皇宮東偏南的宅子。她雖很小就被翠州閔家接走,但她知道,這處宅子,曾經是上京世家之一姚氏的府邸。聽聞姚氏在前幾年六部爭權中被害倒臺,姚府就空置了下來,直至如今,被殷家買下。
每個城池的市井中總會流傳著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在上京,若是有人買下敗落世家空置的府邸,那這宅子新的主人將會代替原先的世家,參與舊的紛爭。而這姚府,曾經被她四皇兄收入麾下。這不禁讓她多想。
明昉憶起,在她離開上京之前,父皇經常召她用膳,跟她講一些他年輕時候的事,從開春講到冬末,從盛夏說至枯榮。那些不知真假的故事裡總有一個姓殷的人出現。
他叫殷介林,上京五大貴族之一的殷家獨子。
大梁上京的等級制度分得很清,世代綿延入朝為官的便是貴族,而在上京站穩腳跟並且與官員聯絡密切的則被稱為世家,除此之外,還有九府、六部,分別由掌府司、承行司管制。
殷家世代出相爺,門楣清高,身正心忠,自古便是明氏皇族很大的助力,還有傳聞說,當時大梁開國皇帝在玉氏幫扶下,與殷家、梅家、宋家共謀霸業,後來功成,明氏皇帝順利登基,而殷、梅、宋三家便入朝為官,後人皆與皇子公主一起聽學,享受崇高榮耀。
反覆出現在崇文帝故事裡的殷相,不僅是個忠心並且剛正的好官,還是他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兄弟,殷相曾在三子爭儲時跳下冬日冰涼的池塘,救起被暗算的崇文帝,也曾在崇文帝登基之後闖入朝堂,質問他為何不嚴治水患……
明昉見過他的畫像。
昨日在聽閒樓見的殷羅眉眼與畫中人有八分相似。
殷介林確實育有一女,卻不叫殷羅,而是叫……殷荷瀾。
明昉微微仰頭,看向近在咫尺的殷府正廳,那上面紫木牌匾篆刻了“洗心”二字,她嘴角帶了笑意,抬步進了正廳。
明昉踏入正廳的時候,殷羅恰巧將茶沏好,她朝明昉微微頓身,算是行禮,而後她笑道:“原以為昨日二公主只是客氣一說,怎麼一大早的真就來了。”她似乎並不疑惑,只是客套。
明昉在她的招呼下坐在那茶桌旁,殷羅給她添了杯茶,一旁等候的昭無立刻上前,從袖中拿出一根銀針想要試試有沒有毒,卻被明昉攔下。
殷羅看著昭無挑了挑眉,不是氣惱的神色,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