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第1/2 頁)
說完之後,他本還洋洋得意,結果看見司馬富強那充滿憐憫的眼神,不由得又有些心虛,&ldo;隊長,我說錯了嗎?淝水之戰這段歷史我可是花大力氣去研究的,此戰稱得上是歷史上值得稱道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rdo;
司馬富強無奈地搖搖頭,&ldo;若是單從一場戰役的角度來說,你的眼光是完全正確的,淝水之戰的意義不亞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但是也僅此而已了,可是你看到的只是短期的利益。如果謝安能夠再活個幾十年,你的選擇可能沒錯。然而他在淝水之戰的兩年之後去世,這可算是東晉最後一場大勝了。儘管之後的384年東晉依然取得了一系列的勝績,收服了山東半島的袞州、徐州和青州三地,但很快便在389年又一次走向衰敗。&rdo;
&ldo;那,那我們不是還有好幾仗可以打贏?而且東晉不是正統嗎?選擇正義的一方有什麼不對的?&rdo;曉風完全不理解隊長的意思。
&ldo;戰爭無所謂正義與否,利益才是其中的關鍵。不管怎麼說,東晉都註定了是失敗的一方,在420年便被南宋帝國所取代,南方進入南朝時代。按照我們夢中人的利益,自然是絕對不能加入最終會被滅亡淘汰的陣營。&rdo;
事實上,從三國開始直至唐朝建立,三條戰爭主線的真命天子都是出自於北方一脈。不管是三國前期的魏,三國後期的晉,或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北魏,以及隨後取代由北魏分裂的東西魏的北齊和北周,再來是篡北周而統天下的隋文帝楊堅,最後是太原起兵的李唐,這一脈無不是位於淮河以北東晉疆土之外。
可以說,從三國到唐朝,這段歷史便是北方政權演繹強臣篡位謀逆、父子兄弟相殘的一部長達四百多年的連續劇。正所謂篡人者人恆篡之,這四百多年的戰亂直到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才畫上一個句號,終結了中國歷史上最是英才輩出的一個大時代。
第一夜淝水大逃亡(三)
&ldo;所以哪怕是明知要輸,我們也一定要到北方去,緊緊跟隨一代又一代的北方強權,那才是這條主線的最終勝利者。&rdo;發現自己講再多歷史也沒用,畢竟隊友們不像自己是專門研究戰爭史的,司馬富強只得直接說結論。
也就是說,他對東海隊安排的陣營路線為前秦――北魏拓跋?――西魏宇文泰――北周宇文護――北周楊堅。當然,這其中的線路也不是不能稍做調整,比如可以直接在北魏後期跳過宇文路線,即走楊堅的父親楊忠的路線。但總的原則便是堅守北方,絕不南下,管他什麼胡漢之分、正統與否。
經過長達兩小時的討論以及歷史知識普及,司馬富強終於為東海隊現有的三條戰爭主線定下了基調。
首先是三國時代,這邊黃志已經站穩了腳跟,在曹操陣營取得了較高的地位和不錯的好感度以及貢獻度。接下來後面的隊友只要跟著他進三國的戰爭夢境,即可坐享其成。
第二條主線是隋唐,經過這週一瓦崗軍興洛倉一戰,東海隊已經成功融入瓦崗陣營的徐世績路線,只待618年隨徐世績整體轉移陣營加入李唐即可。但是此主線變數頗多,尚需透過下一場戰役進一步加強與徐世績的關係方可站穩腳跟。
最後自然是黃鶯與曉風的五胡亂華到南北朝這條超長主線,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認真去經營。尤其東海隊立志走上層路線,以謀取更多的利益,那絕非是一兩場戰役的事情。
&ldo;好吧,今晚黃鶯先睡,我們開始走前秦路線進北魏陣營。&rdo;司馬富強不再嘮叨,因為他發現說得越多,除了黃志意外的隊友們越是迷糊。
在前秦滅前燕之後的373年,東晉大司馬桓溫重病,欲在臨死前逼迫晉孝武帝司馬曜為其加九錫,以便他篡位,然最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