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 農忙和薺菜(第1/2 頁)
這個牆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將各家的土地都給圍了起來,形成“私人領地”,關鍵是羊兒們就沒法到處亂跑了,除了到山上去放以外,就只能種植牧草,進行青儲或者幹儲,連同畜牧業轉型也一塊兒幹了。
對周至來說也有好處,大家在搬運石頭的時候,發現有南紅的料子就會送給他,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這樣圈起來的防風圈子還是太大,於是周至又想到了在記錄片上看到的曾經非常簡單高效的固沙措施——草方格。
用鐵鍬把乾草深扎到沙粒中,組成一個個一米乘一米的正方形十字網格。再把網格中央的沙子分別推到乾草周圍,對麥草方格進行加固。在乾草附近撒上草籽,等下了雨慢慢地就會長出更多沙生植物。這就是中國人的治沙“魔方”,也是後世全球最便捷、環保、低廉的固沙模式。
聯和鄉的問題和沙漠類似,只不過北方是流動沙丘需要固定,這裡是土壤流失需要固定。
在各家圍出風牆以後,在風牆範圍內利用草方格將土壤固定下來,對於地表土壤和種子被風颳走的現象會有極大緩解,讓老赤日對周至的天才思路讚不絕口。
到現在周至基本上已經完全明白了,聯和鄉的鄉親們以前並不是懶,而是即使萬般努力,生活依舊看不到希望,現在既然充滿了希望,幹勁可就不一樣了。
就連一貫好吃懶做的土子日都兢兢業業學起了果樹養護擴繁技術,還找吉列阿比買了四頭豬娃,就連土良志都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了。
整個聯和鄉在春天裡就這樣忙活著,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話,在今年的聯和鄉完全體現了出來。
鄉親們忙活著造牆,打草方格,翻地,種糧,周至這邊還要參與到豬場和雞場的管理當中去。
吉列阿比養的種母豬都進入了配種的時候。
在正常的情況下,母豬四到五個月齡達到性熟,六到八月齡可初配,從懷孕到產仔平均妊娠天數為一百一十四天。
也就是說母豬一年通常可以生產兩到三次,一般每胎所產的仔豬數量有所不同,平均在十三頭左右。
靠自然配那是行不通的,必須人工配,這就得去縣農技站去接人過來,還要帶上特殊儲存的“種子”,換在目前的條件下還是不大容易實現的技術。
梁光平和劉洪濤就出了個絕妙的主意,可以拿車拉兩頭種公豬過來,咱們給它們來個“就地取材”,然後再給母豬們來個“雨露均霑”,這不就行了
完事兒後種公豬的主人們交點“公豬辛苦費”就是了。
周至不由得大呼兩人的腦子太特麼靈光,當真是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農業技術人員,讓豬場母豬都懷上小豬的光榮任務,就交給你們倆了!
不過玩笑歸玩笑,母豬的產前產後護理和小豬的飼養閹割都是大學問,這一忙起來,就連衛校學習的吉列阿紫都得回來當幫手。
先比豬場這頭的忙碌,雞場那邊反倒是走上了正軌,引進了先進的孵化裝置,養殖技術也相對簡單,只要注意飼料配比和雞場的衛生消毒就行。
而且這裡場地夠大,練完苗以後就進入散養模式,以巖鷹雞出色的抗病能力,倒也讓大家少操了很多心。
春天也是果樹扦插擴繁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扦插的枝條都不用太粗,只需要筷子粗細,長度十到十五厘米就行。
因此可以從兩個基地的母樹上取到許多適合用於扦插的枝條,輕鬆就可以擴出上千株來。
而且這個季節的扦插條成活率也會非常高,在農科院的精心呵護下,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八左右。
扦插前先要整好苗床,苗床土壤要選用不含腐殖質的乾淨土壤、素沙土或者蛭石、珍珠岩的混合料。整平後噴一次透水,先用竹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