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五年復遼(第1/2 頁)
收殘兵,以省調募。
出奇兵,以圖制勝。
明賞罰,以振法紀。
慎防守,以固封疆。
實京營,以固根本。
多儲資糧,以防未然。
破格用人,以期實用。
七條平遼條陳,條條老辣,涉及方方面面,針對性特別強。
昔年,朱由校拜讀,一一嘉納允行。
出奇兵,以圖制勝。
即袁可立以登萊為基地,總兵沈有容進軍廣鹿島,東江總兵毛文龍駐紮皮島,渡海攻擊,襲擾建奴後方,讓建奴首尾難顧,不敢深入遼西。
這條策略和熊廷弼三方佈置中以登萊渡海為奇兵不謀而合。
朱由校以上視角看,這條非常適合遼東戰略。
天啟二年,朝廷任命袁可立為登萊巡撫,委以邊防重任,此為天啟為數不多的大亮點。
當時,山東白蓮亂軍四起,駐軍紛紛逃亡。
袁可立赴登州途中,多次遭遇亂軍襲擾,他毫無懼色,親自率兵衝殺。
赴任後,拓地築城,招集安置逃難流民,恢復生產,社會穩定,銳意規劃,整肅軍紀,以戚繼光水軍先習陸戰之法,組建五萬餘人的水師。
對外牽制建奴,對內剿平白蓮亂黨。
不到三年,山東面貌煥然一新。
率領沈有容,毛文龍,張盤,與坐鎮遼東的孫承宗,天津巡撫李邦華緊密配合對建奴七戰七捷。
遼南一盤棋,盤活遼東戰場。
明軍由節節敗退,喪地失城轉為以攻代守,收復旅順,誘降劉愛塔,節制毛文龍,建奴蜷伏一隅,三年不敢動。
東江鎮毛文龍軍功,多是袁可立擔任登萊巡撫期間建立。
遼南七捷,是大明對建奴數十年作戰中,極其罕見的前往敵佔區出擊叫戰,收復失地的正面作戰。
袁可立前,無人做到。
袁可立後,亦無人做到。
多儲資糧,以防未然。
即建議朝廷儲備軍糧,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尤其建議朝廷專營鹽鐵,增加虛脫的稅收,減輕普通農戶負擔。
此舉意在解決朝廷財政,充盈國庫。
朱由校安排魏忠賢派人奔赴緬甸,暹羅,南越收購糧食,在京城建立糧倉,即效仿袁可立建議。
當然,也是這條專營鹽鐵,增加賦稅,使東林黨內激進保守官吏對袁可立恨之入骨。
閹黨宋禎漢苟同東林文官宋師襄,方有度、龐尚廉等離間袁可立,毛文龍。
這名明末首位對建奴全勝的悍將,未輸在現場,卻輸給閹黨,東林黨。
天啟四年,他離登萊半年,旅順防禦戰,愛將張盤戰死,其部全滅,搭檔孫承宗戰敗。
尤其張盤斬首千又數百籍,為東江鎮創立乃至建州叛亂以來明軍野戰第一大功,斬首數額超過寧遠大捷與寧錦大捷,此兩戰斬首數相加亦不過四百籍。
天啟七年,他離登萊三年,建奴進攻朝鮮,阻擋建奴的東江鎮毛文龍在極短時間內慘遭擊潰。
崇禎二年,他離登萊五年,建奴借道蒙古,橫掃京畿,開啟對關內掠奪之路。
崇禎四年,他離登萊七年,登萊巡撫治下發生吳橋兵變,預示熊廷弼三方佈置徹底失敗。皇太極效仿三方佈置的戰略,派英俄爾岱和鄭命壽監護朝鮮,後金從此擁有朝鮮的穩定貿易來源,以貿易換取蒙古的騎兵部隊支援。,
崇禎六年,他離世時,東江鎮發生第三次兵變,從此東江鎮名存實亡。
戰績會騙人,戰線不會騙人,袁可立,堪稱遼南乃至遼東鎮海神針。
袁可立請纓前往登萊主事,朱由校大為欣慰,謙遜的說:“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