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非他不可(第2/2 頁)
“遵命。”
李國普,周應秋領命離去。
乾清宮。
朱由校坐在龍椅,百無聊賴翻閱起龍案上分門別類擺放的奏本。
天啟非勤政的皇帝,侵淫木工數載,奏本丟給魏忠賢處理。
使得遼東失地,九邊欠餉觸目驚心,地方大肆欠稅。
造成前有李自成起義,後有山東孔有德倒戈。
吃不上飯,快餓死了,還講什麼狗屁君臣之義。
是他,他也起義。
幸好作為穿越者,他對明末朝廷弊端還算了解。
貪汙,腐敗,中飽私囊。
不光傷筋,還動骨。
九邊日益增長的軍餉和朝廷日漸拮据的財政之間的矛盾,以及朝廷賦稅越來越沉重和地方百姓越來越貧困之間的矛盾,是朝廷急需迅速解決,未來數載為之奮鬥的目標。
昨日好不容易抄家收回八百多萬紋銀,發放九邊和遼東所欠軍餉,賑濟陝西,又特麼變成窮鬼。
所幸改日九邊發放軍餉,或許延遲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為何是他們?
無它。
他們體制內的,吃皇糧。
李自成初為銀川驛驛卒,因無力償還豪紳文舉人債務,遭嚴刑拷打,後殺舉人投軍,迅速被提升為軍中把總。
己巳之變時,建奴舉兵南下,京師危及,李自成追隨參將王國進京勤王。
途經金縣,兵士要求發餉,王國剋扣不發,兵勇譁變,誅殺王國和金縣縣令。
李自成從愛國青年變成起義軍。
張獻忠,少時讀書,參軍,在延安府做過捕快,後因事革職前往延綏鎮從軍。
因犯法被踢出軍中,從此便流落鄉間。
李自成,張獻忠初入社會,非但沒有對抗朝廷的念頭,為討生活反而率先進入體制內。
故而,不裁撤驛站,如期給九邊將士發餉,兩人日子有盼頭,興許不會起義。
唯獨高迎祥年輕的時以販馬為業,騎馬射箭俱佳,而且膂力過人。又為人豪爽灑脫,結交甚廣,在鄉間素來有些名望。
因連年乾旱,田地顆粒無收,官吏暴虐,官府多次增加田賦,貧苦農民賣兒賣女,甚至出現人吃人現象。
農民大聲疾呼與其坐而飢死,何不盜(即起義)而死。
故而在高迎祥帶領下起義。
所以,他派能臣幹吏赴陝賑災,平叛,希望延緩或避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即使天命不可違,大勢不可改,朝廷向邊軍投入真金白銀,也能提高邊軍戰力和平叛積極性。
天命難改,窮途末路之際,他還有一招,即效仿北宋詔安高迎祥等人,或議和分而治之。
現今,所有的所有均建立在朝廷財政寬裕的基礎上。
朱由校逐一翻閱奏本,開始思考新的抄家物件,到底去何處搞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