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2/4 頁)
紛紛趕來,爭先恐後的示好掌管後勤的李昭雲,想要多分一些鎧甲。
這一次繳獲的鎧甲數量極大,李昭雲也不敢做主,只能讓劉宣自己拿主意。手中發了一大筆橫財,劉宣也難得大方了一回,他調撥了上百領甲冑進入自己的親兵哨,將這個三百多人的大編制親兵哨組成了一支鐵甲軍。
然後他將繳獲自劉勇的三百領鐵甲全部撥入騎兵營,用來獎勵立下首功的李旭升。
剩下的鐵甲,被劉宣分散到各支步兵營,總的來說,因為張虎成第二營損傷慘重,這一次稍微多分了一些,第二營的鐵甲,本來數量就多,這一次分下來,鐵甲兵的數量也超過了三百人。
城內俘虜的官兵超過了兩千多人,剩下的一部分應該見機不秒,換上衣服躲入百姓之中。這些俘虜的官兵,除了劉勇的家丁族人外,剩下計程車卒也都是張應昌選拔的精銳,也算是能戰的九邊精兵。對於這些精銳邊軍,劉宣也想一次性招降,有了這些邊軍加入,劉宣軍中的戰鬥力也肯定會提升不少。
現在劉宣的軍中,有過從軍經歷計程車卒就有不少,僅僅營官一級,就有白旺,張虎成,楊四寶三人,就連以前的騎兵營營官石勇,也是出身於邊軍。
至於這些士兵在官軍中形成的兵油子習氣,劉宣自認為應該能夠糾正。
一支軍隊,只要賞罰公正,處事公平,加上身先士卒的帶頭作用,肯定能改變這些邊軍。
這些明朝的軍隊,在後來投降清軍後,只要能發出了餉銀,做到戰場上有限的賞罰公平,戰鬥力也馬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朝多爾袞、順治兩代統治者,就是靠著這些投降綠林兵,打敗了鄭成功、李定國、李來亨、張煌言等英雄名將,坐穩了中原大地的大好山河。
劉宣攻破延安後,馬上清點了府庫,府庫中的財物不算很多,銀子只有兩千兩,大部分還是延綏巡撫嶽和聲帶來犒賞三軍的餉銀,糧食也只有千餘石。但是劉宣本人卻一點兒也不掃興,明朝之時,民間的財富遠勝於朝廷,這些寄生在明朝下面的官紳,各個富得流油,如果將所有的銀子錢糧都搜刮出來,一個延安城,只怕能得到不下於五萬兩白銀,十萬石軍糧。
當年劉宣僅僅攻破一個董家堡,就繳獲了差不多上萬兩白銀。雖然董家堡情況比較特殊,董文生已經是四品京官,遠不是尋常鄉紳可以比擬,但是延安府所有的官紳加起來,所得物資肯定十倍於董家堡。
等劉宣處理了這些雜事,只見孫登急匆匆的趕來,悄悄地在劉宣耳邊說道:“剛剛城內有人想要收殮延綏巡撫嶽和聲的屍身。”
劉宣條件反射的說道:“不準,嶽和聲抗拒義軍,是冥頑不靈之輩,屍體掛上城頭暴曬三日,然後丟出城去尋地淹埋,用來警告那些抗拒我們計程車紳。”
孫登儘管沒有考中秀才,但是多少也算是當時的讀書人,對於嶽和聲寧死不降、不懼刀兵,以年老文弱之軀親自督軍、死於軍陣的氣節也非常佩服,他也不想嶽和聲死後屍身遭到踐踏,更不想劉宣從此失去士人之心。
孫登因為怕死,已經寫過咒罵崇禎皇帝的話,可以說徹底失去了退路,成為劉宣這支軍隊的死忠。他本來科場失意,怎麼也考不中秀才功名,對朝廷自然沒有多少忠誠。
在孫登看來,想要成就大業,必須善待士紳,只要士紳歸心,定鼎天下就容易許多。
孫登的想法本來沒錯,但是明朝計程車紳已經爛到骨子裡,靠著這種人奪天下,將來也是一個大號的滿清。況且官僚士紳都是極為短視的現實主義者,如果沒有極端強大的力量,他們也不會捨棄朝廷,投靠劉宣這個流賊草寇。
如果劉宣以後有了王霸之基,也許還會與士紳階級有所妥協,也許還會拉攏一下讀書人。但是劉宣現在只是一個流賊頭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