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趙儇的去處(第2/4 頁)
孩子她勢在必得。做什麼用她不知道,但她要砸了皇后的算盤。
“原來雀奴喜歡吃棗糕,可你三叔母說你最喜歡吃曾祖母身邊老嬤嬤做的透花餈,吃得肚子痛還不肯聽,看來是你三叔母記錯了。果然她太久沒見過雀奴,是不是連雀奴愛吃什麼都忘了?”
趙儇的手剛摸到食盒邊上的雕花,聞聲立刻頓住了,一扭身子跑到徐寶嫻身邊,著急道:“三叔母沒有記錯,我也喜歡吃餈團……我想三叔母了,三叔母別忘了我。”
“那下次她來找姨娘,姨娘讓人喊雀奴一起來,不過說不定姨娘會忘記呢。”
徐寶嫻故作為難,捏著袖子遮住嘴。
趙儇更急了,小臉憋得通紅,整個人活像個紅蘿蔔,抓住徐寶嫻的衣襬不放:“我要跟姨娘一起住,這樣三叔母一來,我就知道了。”
徐寶嫻逗他逗出了樂趣,笑得更開懷了,把趙儇往懷裡摟了摟。
郭皇后在一旁看得黑了臉,誰說趙儇和皇帝不像的,兩人分明都被徐寶嫻吃得死死的。
……
“聖人還未去看過大皇子麼?”
徐光舟手裡拿著一卷奏摺,這是戶部今日呈上來的北方糧食收成,跟去年比已恢復了許多。
“嗯。”趙叔文不鹹不淡地回了一句。
徐光舟知道他並不討厭這個孩子,只是因為康氏的緣故心懷芥蒂,於是輕嘆道:“康氏有過,罪不及子女,況且他也是聖人的子嗣,母親去得早,長成什麼樣的人,全憑聖人教導。若能有幾分像聖人,也是國之棟樑。”
“你覺得可需要擔心?”
“什麼……”徐光舟反應過來他在問奏摺的內容,“聖人減免賦稅,糧田恢復過來不少,再過個一兩年,應該就與戰亂前相差無幾了。不過……”
他話鋒一轉,“回紇局勢未定,若稍有變數,一刮北風,未必不會侵擾邊民。靖王如今尚在回紇,可有回信?”
除了前兩個月每月均有三封信沿途送進皇城,這個月快過半了,卻未聽見一丁半點兒的訊息。但見趙叔文並不著急,想來他並非一無所知。
“……三郎以絲帛金銀贈予回紇中實力較強的幾個部落,暫時算穩定下局勢,他們雖私底下暗暗較勁,不過有大梁的親王坐鎮,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徐光舟微微頷首:“現任的可汗雖然能力不足,但其生母乃前朝的宗族公主,故而他和他的子嗣皆親近大梁,若沒什麼意外,還是應該力保。不過聖人,臣還是認為,由靖王出使,未免顯得對回紇太過重視,不如趁如今局勢稍穩,將靖王調回京中,另派使臣。”
“老臣也……這麼認為。”
在角落裡默默看了許久輿圖的裴尚書終於幽幽出聲,被皇帝冷落了許久,那張老臉上多少帶了幾分哀愁。
趙叔文:“……裴卿也覺得派三郎去是大材小用了?”
“倒不是大材小用,只是殺雞用了牛刀……呃,也不是。”裴尚書忽然有種被套進去的感覺,趕緊止住話題,轉道,“靖王殿下乃聖人胞弟,回紇不過一草原部落,內部尚且凌亂不成體統,只需派使臣或離間或拉攏,聖人即可高枕無憂。若是讓靖王常駐,一方面,回紇以為我大梁尚未從內亂中平復,竟對那蕞爾之地起了忌憚,更不利於邊疆安定。”
“另一方面……”裴尚書抓了抓袖口,覺得還是該為自己的好同僚爭辯上幾句,“昭陽縣主如今懷有身孕,靖王與縣主新婚不久,作此離別,雖是為了國計,到底……到底顯得聖人有些不近人情了!”
裴尚書最後那一嗓子幾乎是吼出來的,完了老人家面紅耳赤,昂著頭梗著脖子就這麼盯著趙叔文,頗有幾分若不答應就要進諫到皇帝答應的模樣。
徐光舟在旁邊差點一口茶噴出來,磕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