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思考(第1/3 頁)
皇貴妃馨瀾,那位在紫禁城中步步為營、心思玲瓏的女子,於晨光微露時分,輕輕撥弄著手中精緻的玉如意,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得知身懷龍裔的繼後如懿,因那不爭氣的弟弟觸怒龍顏,最終與皇帝恩斷義絕的訊息後,她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
此刻,她正手執一盞精緻的茶盞,輕輕吹拂著熱氣,茶香嫋嫋,與室內淡雅的薰香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不失莊重的氛圍。忽聞門外傳來輕盈的腳步聲,緊接著,令嬪的身影便映入了她的眼簾。
令嬪,一身素雅宮裝,面容清秀,舉止端莊,眼中閃爍著對皇貴妃的敬畏與恭順。她緩緩步入殿內,行至皇貴妃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禮,道:“臣妾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娘娘萬福金安。”
皇貴妃馨瀾輕輕放下茶盞,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中既有對令嬪的滿意,又似藏著幾分深意。“令嬪免禮。”她的聲音柔和而有力,如同春日裡溫暖的陽光,卻又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嚴,“你今日來得正好,本宮正有些話想與你說。”
令嬪聞言,心中微微一動,面上卻不動聲色,只道是皇貴妃有何吩咐,便靜靜地等待著下文。
皇貴妃馨瀾的目光在令嬪身上停留了片刻,隨即緩緩開口,言語間帶著幾分歷史的滄桑與人生的智慧:“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如今這宮中的嬪妃們,又有誰不是在以他人為鏡,時刻警醒著自己呢?”
馨瀾繼續說道:“繼後如懿,曾是何等的尊貴,母儀天下,萬人之上。可如今呢?卻因為一個不爭氣的弟弟,與皇上決裂,落得個淒涼下場。這豈不是給咱們這些嬪妃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皇貴妃輕輕一笑,繼續說道:“瞧瞧如今的繼後如懿,她本是天之驕女,卻因一個不爭氣的弟弟,與皇上鬧得如此僵。這豈不是告訴我們,身為後宮之人,不僅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端,更要懂得如何約束家族,不讓親人成為自己的絆腳石嗎?”
她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嘆息,彷彿是在為如懿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卻是對這宮廷鬥爭的深刻理解與感慨。她的眼神在令嬪的臉上輕輕掠過,似乎在提醒著這位年輕的嬪妃,要時刻警醒自己,莫要走上前人的老路。
令嬪心中一凜,明白皇貴妃這是在借繼後如懿之事提醒自己,要時刻警醒,不可讓家族之事牽連到自己。她連忙點頭應承:“皇貴妃教訓的是,臣妾定當銘記於心,時刻提醒自己,也約束好家族中人。”
馨瀾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深意,彷彿是對這宮廷中的權力遊戲早已瞭然於胸。她輕啟朱唇,聲音柔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力量:“其實皇上已經夠護著如懿了。如懿那親弟弟謀害靖國公,證據確鑿,按律當斬,本是死罪難逃。但皇上卻一直未曾下令三司會審,只是將他囚禁起來,這其中的意思,你我皆是心知肚明。”
她輕輕撫了撫衣袖,指尖滑過細膩的綢緞,如同在梳理這複雜的宮廷脈絡:“只要如懿能平安生下皇子,皇上便打著為嫡子祈福的幌子,想要饒她弟弟一命。這手段,可真是高明啊,既顯示了皇上的寬宏大量,又保全了皇嗣的顏面。本宮和靖國公又能如何呢?面對這至高無上的皇權,我們即便是心有不甘,也只能乖乖的嚥下那口氣,將這苦水往肚子裡咽。”
說到此處,馨瀾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與憤懣,但隨即又被深深的隱藏起來,彷彿從未有過波瀾。她深知,在這宮廷之中,權力和地位才是一切。而她和靖國公,即便心中再有不甘,也只能選擇隱忍,將這仇恨化作深宮中的一縷青煙。
然而,咱們的這位皇后娘娘如懿,卻偏偏不諳此宮廷生存之道。在那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皇室宗親、滿朝文武齊聚一堂,本應是一片肅穆莊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