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同學(第1/3 頁)
進入東屋。
他把行李帆布包丟在炕上。
很久沒人住。
到處是灰塵。
他爸經常值夜班。
有時幾天不回來。
吃住在單位。
現在是秋季曬糧高峰。
進入冬季,要收公糧。
舊的糧食曬乾儲存起來。
要為冬季收糧騰出地方。
他爸是食堂管理員。
大小是管事的。
管著全庫幾百號人的吃喝拉撒。
工人都是輪班倒。
食堂是24小時開。
簡單打掃一下衛生。
已經晚上7點鐘。
爸爸沒有回來。
肯定是值夜班。
劉淼不餓。
應該去李紅家看看。
李紅也落榜了。
上次分開已經半年多沒見了。
李紅和劉淼是小學開始到高中同學。
小學初中一個班。
高中他在理科班。
劉淼文科班。
因為選科有段故事。
劉淼與李紅家相距約1裡地。
李紅家住在鎮東頭。
劉淼家屬於鎮中心。
兩家因為劉淼和李紅8年同學關係。
來往比較多。
劉淼媽媽去世後劉淼不願意回家。
基本上回家都住李紅家。
李紅家三代單傳。
他這一代一個男孩。
四個女孩。
年紀相差2歲左右。
有時候想想。
真不可思議。
那個年代。
一家5個孩子。
年紀相差2歲。
怎麼帶大的。
那個年代的母親真的偉大。
李紅媽媽拿劉淼當親兒子待。
逢年過節。
李紅做新衣服都會給劉淼做一套。
一直持續到高中。
劉淼叫李紅媽媽為嬸孃。
劉淼回家。
基本上都是在嬸孃家住。
可惜。
劉淼離家出走。
沒有趕上嬸孃去世。
這是他一輩子耿耿於懷的事。
只要回故鄉。
必去嬸孃墳上填土。
幾十年沒變。
初中升高中。
兩家人在一起商量。
那時最後一屆分文理科。
誰讀文。
誰讀理。
兩家大人商量好幾天。
徵詢劉淼和李紅意見。
那時候年齡小。
劉淼和李紅聽父母的。
尤其李紅。
對父母言聽計從。
從不反對父母的任何安排。
最後兩家大人決定。
劉淼學文。
李紅學理。
兩家大人點了鴛鴦譜。
其實劉淼更適合學理科。
他是坐不住那種學生。
文科是死記硬背的。
李紅老實巴交的人。
不緊不慢的。
耐心很好。
特別適合文科學習。
李紅成績比較均衡。
劉淼偏科。
語文物理化學特別好。
英語最差。
英語最高分75分。
成績好的同學英語都在90分以上。
正是因為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