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棉紡廠劊子手(第1/3 頁)
紫藤市刑警隊大樓。
李鋼的辦公室內,接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
她叫康素芬,今年七十二歲,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在一個多月前,她在紫藤市中心醫院查出了腸癌晚期,當時醫生預計她還有兩個月的生命。
醫生囑咐她該吃吃,該喝喝,剩下的日子,多陪陪家人吧。
得知罹患癌症,康素芬擔憂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自己今生已經沒有希望找回女兒了。
康素芬的女兒叫衛明美,2003年8月11晚於秋河縣第三棉紡廠附近失蹤,失蹤時年僅21歲。
今天是8月8日,再過三天,衛明美就整整失蹤了二十載。
這些年康素芬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女兒。為了籌措資金,她賣掉了家裡的老宅,向親戚借了十幾萬,走遍了中國三十多個省份和自治區。
隨著康素芬日漸蒼老,她也明白找到女兒的希望已經越來越渺茫。
她堅信女兒還活著,可是老公和孃家人都勸她,放棄吧,衛明美20年前可能就已經死了。
他們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20年前,紫藤市和青藤市兩市交界處的七個縣城,短短三個月內,連續發生數起強姦殺人案件,累計受害者達到了23人。
由於兇手挑選的物件大部分是當地棉紡廠的女工和工廠附近的年輕女性,兇手被冠以“棉紡廠劊子手”的惡名。
河東省省廳因此調動了大量警力調查此案,可惜此案至今仍是懸案一樁。
衛明美失蹤的那個晚上,曾經有人目擊到一個神秘男子尾隨衛明美,這個人的體貌特徵和通緝令上的棉紡廠劊子手極為相似。
但是沒有人可以肯定衛明美也被棉紡廠劊子手所害,因為,並沒有發現她的屍體。
“李鋼隊長,我知道警察同志們多年來都在調查這個案子,刑警隊的隊長換走了一批又一批,我也從黑髮熬成了白髮……我時日無多了,現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抓到兇手,即使他告訴我小美已經遇害了……至少我死後,也不再有遺憾了。”
康素芬字字真情地懇求道。
“康女士,我理解你的心情!”李鋼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放心,我們警方只要還有一絲機會,就一定會徹查到底!至於你提到的什麼二十年追訴期,其實是你理解錯了。所謂的追訴期最高期限是20年,是針對未被公安機關發現的犯罪。對於已經發現的犯罪並立案偵查的,以及犯罪嫌疑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棉紡廠劊子手案是已經立案偵查的,你女兒的失蹤也一併列入其中併案調查,追訴期是無上限的!”
“可是,受害者的家屬,怕是等不到下一個20年了!”
康素芬悲哀地嘆道。
送走康素芬後,關仁川問李鋼打算怎麼幫她,李鋼無奈地擺擺手:
“實際上我就是客套一下,小川,你也知道,這是20年前的懸案,現在想要偵破,難度堪比登天。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儘量安慰這些受害人的家屬,避免他們絕望……”
關仁川明白李鋼的苦衷,或許這會是一個永遠的懸案,但只要康素芬沒有放棄,他也不會放棄。
只要兇手還活在世上,關仁川就要想方設法將他揪出來,用他的性命祭奠那些被他殺害的年輕女孩。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就在棉紡廠劊子手案時隔二十年之際,紫藤市電視臺專門製作了一期電視直播,回顧這場慘絕人寰的恐怖記憶。
電視臺記者慕容曉兒聲淚俱下地念出幾百封受害者家屬寫給電視臺的信件。
裡面寄存著思念、悲傷、憤怒與不滅的希望。
社會輿論的影響下,河東省省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