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好萊塢的邀請(第1/2 頁)
1972年美國總統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總統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20多年的隔絕狀態,標誌著中美關係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中美雙方經過反覆磋商,終於在上海發表了公報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下,時局的每一次變動都如同漣漪一般逐漸擴散開來。而當這些變化最終傳導至娛樂界時,時間已然悄然來到了 1972 年的初冬時節。
此時,正在緊張拍攝電影《死亡的遊戲》的李曉龍,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的製作之中。
片場中的他,動作矯健、英姿颯爽,一招一式間盡顯其卓越的武術功底和表演天賦。然而,就在這忙碌的拍攝程序中,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了這份寧靜。
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來自遙遠的好萊塢,對方誠摯地邀請李曉龍前往美國好萊塢拍戲。
這個訊息對於當時在香港影壇嶄露頭角的李曉龍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機會。
畢竟,好萊塢作為全球影視行業的頂級殿堂,能夠獲得它的青睞,意味著李曉龍有可能邁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讓全世界更多的觀眾領略到他獨特的魅力與才華。
然而,此次的重大轉變並不僅僅歸因於李曉龍在香港以及整個亞洲電影界的卓越成就和非凡表現。
事實上,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時局的風雲變幻。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形勢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改變,美國民眾對於遙遠東方那個古老神秘的國度——中國,突然間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濃厚興趣與強烈好奇心。
過去,一些好萊塢的影視從業人員往往憑藉著固有的、片面的刻板印象來構思和創作有關中國的影視作品。
然而,時過境遷,這些傳統的題材和模式已然無法再滿足美國觀眾日益增長且不斷變化的口味需求。
此時此刻,美國觀眾們急切地渴望看到一部真正能夠展現原汁原味中國風情、具有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影片。
就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李曉龍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橫空出世。
他不僅具備精湛絕倫的武術技藝,更擁有迷人的個人風採和強大的舞臺感染力。無論是其矯健敏捷的身手還是那充滿自信與智慧的眼神,都讓人過目難忘。
毫無疑問,李曉龍成為了拍攝這部承載著美國觀眾期望的中國特色電影的不二人選。
或許可以說,這一次並非是李曉龍迫切需要藉助好萊塢這座巨大的平臺來實現自己的演藝夢想;恰恰相反,倒是好萊塢急需依靠李曉龍這位來自中國的傑出演員,來開拓全新的市場領域,並滿足廣大觀眾對於新鮮、真實的中國元素的熱切追求。
當李曉龍接到來自好萊塢的邀請時,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幾乎沒有絲毫猶豫,他第一時間就撥通了好友李自強的電話,想要與他一同商討這個令人振奮的訊息。
電話那頭的李自強聽到這個訊息後,自然也為自己的好友感到由衷地高興。畢竟,能夠收到好萊塢這樣頂級電影產業的邀請,對於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認可和榮耀。
然而,在喜悅之餘,李自強更多的卻是深深的擔憂。他深知李曉龍近期的工作安排異常緊湊,工作量早已遠遠超過了正常負荷。此時再加上前往好萊塢拍戲這一重大任務,恐怕會讓李曉龍的身體和精神都承受巨大的壓力。
去好萊塢拍戲一直是李曉龍長久以來的夢想,這個機會對他而言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但與此同時,李自強不禁想到,如果李曉龍不顧自身實際情況貿然接受這份邀請,很有可能會導致過度勞累、影響健康甚至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塑造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