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分水嶺(第1/2 頁)
那麼自己來到這個平行世界的意義到底在哪。好容易得到假期的李自強靜坐在家中的窗戶邊上,思考著探求真理的方法。
而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和基本的觀點。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錯誤思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的中心一環,是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典型形式。調查研究既是“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具體體現,也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客觀規律的具體途徑,因此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根本方法。
那麼如何才能找自己穿越而來的意義,去實地調檢視看不就知道了。
聽說公司給李自強放了幾天假,趁著劇組拍攝的空隙,鄭培跑來找李自強了,沒想到原本以為會在家休息的李自強卻並不在家。
走出攝影棚的李自強也終於明白了自己穿越到這個平行世界所能做到的最有意義的事情。
這裡有最勤勞的人民,最堅韌的人民,最吃苦耐勞的人民。
人民辛勤勞作,心中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著最簡單又最淳樸的願望。
有的是想給媳婦買一件漂亮衣服,有的是想給孩子買一個心儀的玩具,又或是給自己的父母買一點茶葉。
精神上的美好寄託讓人們忘記了身體上的疲憊。讓勞動點綴著生命,讓勞動成為心靈上的寄託,歷代相傳,永不褪色。
然而,在這個高速發展又被刻意引導的香江,人們所有美好的寄託與願景,被具象為對金錢的追求。
想要美好的生活麼,非常的簡單,有錢就行了啊。而沒有生產資料的底層人民無論如何的努力也不可能縮短貧富上的差距,而是隻會擴大。
而對未來的美好願景被金錢的慾望所吞噬時,原本團結起來的底層人民在上位管理者的刻意放任與勾結,使得原本應當團結進步的團體淪為了慾望的工具。
這些團體大佬們獲得大量金錢後的奢靡生活更是汙染了底層人民原本樸素的心靈。在巨大的勢力與慾望面前,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那原本應該保護渺小個人的團體反而將個體裹挾並加以吞噬。鼎盛時期高達數十萬人。
眼前的場景讓李自強想起年輕時看到了一段話。
“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
李自強也終於徹底了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拒絕李自富的提議去掙大錢,而是堅持的想要拍電影。
張導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完假回來的李自強,等來的卻不是調整好心情準備繼續拍攝計劃的李自強,而是李自強交上來的劇本。
這種舉動立刻就遭到了整個片場,乃至整個公司的群嘲。
“也就是張導把你當弟弟,一直寵著你,你還真的把自己當頭蒜了啊。”
“開什麼玩笑,戲演好了麼,就先想著自編自導了啊。”
“你才幾歲毛長齊了沒有。”
“張導,你可不能再這樣慣著你這個弟弟了,忘恩負義啊。誰提拔你來當演員的啊,這麼快就想砸導演的鍋了?”
這一部在張導以及眾多編導都覺得就是一坨答辯的劇本居然被公司同意拍攝了。給出的條件也很簡單,必須在兩週內完成,不能耽誤張導下一步的拍攝計劃。
被傳達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