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孤獨凡人(第1/3 頁)
扳倒黃文錦不可能,那麼,幫黃縣令造造聲勢,讓他升升官兒行不行呢?
答案是,完全可以。
一切都是順水推舟,黃文錦的官聲在蜀州刺史府向來不錯,蜀州刺史對黃文錦讚譽有加,連續兩年上表褒揚黃文錦,在青城縣任上已有六年,攢足了資歷,再加上郝東來和石大興的兩百名夥計扮成平民跪在刺史府前異口同聲為黃文錦歌功頌德……
如今即將進入冬季,按大唐官制,每到歲末各地節度使府和州府主官要對各地官員進行吏治考評,蜀州刺史府主管地方官員功績考評的司功參軍元歲祥在裴刺史面前推波助瀾,將黃文錦吹得花團錦簇。
天時地利人和佔盡,裴刺史這封呈報劍南道節度使府的褒嘉吏表自然毫無懸念應運而生。
顧青所做的,只是在黃文錦背後輕輕推了他一把。
鮮於仲通震驚地看著蜀州裴刺史送來的吏表,然後抬頭看看顧青。
「如何做到的?每一步都算準了嗎?」
顧青笑道:「世上哪有每一步都能算準的人,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鮮於仲通指了指吏表末尾的一句話,道:「裴刺史向老夫建議,可擢升黃文錦為蜀州刺史府司田參軍,主管蜀州各縣農田墾耕之事,請老夫斟酌考慮。呵,從七品升從六品,升官一級。」
顧青眨眼笑道:「那倒是要恭喜黃縣令了,司田參軍應該要去蜀州赴任吧?」
鮮於仲通點頭,望向顧青的眼神裡欣賞之色更深了。
這個農家小子頗有斤兩,做事不拘一格,就算沒有這個瓷窯,鮮於仲通也願意與他好生結識一番。
顧青的神奇之處在於,儘管認識鮮於仲通,可顧青從頭到尾沒把鮮於仲通這個人列入他的計劃中,一切按照正常程式走,蜀州刺史上報劍南道節度使府,劍南道節度使大機率是會批准蜀州刺史的建議的,畢竟這是很正常的官員升調,有理有據有節,任何人都無法說出反對的理由,黃文錦被調離青城縣便算是十拿九穩的事了。
批准只是時間問題,按如今大唐官場的效率來說,或許到了明年開春,黃文錦便可以正式調離青城縣了,若顧青不曾認識鮮於仲通,頂多也就是多等兩三個月而已。
看著顧青平靜無波的面龐,鮮於仲通忍不住想當一回槓精。
「黃文錦調離後,若節度使府再派來一位縣令,仍舊很反感你的瓷窯,繼續查封它呢?你當如何處治?」
「從蜀州刺史送出吏表,到節度使府批覆,最後黃文錦調離,上面派下新的青城縣令,從頭到尾的過程,至少要三個月吧?」
「不錯,然後呢?」
顧青笑了笑:「三個月的時間,足夠甄官署將我們瓷窯所產瓷器定為貢瓷了,長安發下的旨令必然在新縣令上任之前到達青城縣,就算新縣令上任後對我們的瓷窯看不順眼,他也來不及做什麼了,木已成舟,他哪來的膽子敢反對長安的旨令?哪來的膽子敢封我們的瓷窯?」
鮮於仲通長呼一口氣,嘆為觀止。
這件事,顧青等於完全靠一己之力反轉了,期間並未動用他這個劍南道節度使任何權力,甚至根本沒把他算進計劃的任何一環裡。
一個足夠有才華,足夠聰明,但對旁人缺乏信任,習慣孤獨行事的少年郎,很神奇的人。
這是鮮於仲通對顧青的評價。
「賢侄還需要老夫做什麼嗎?」鮮於仲通問道,其實基本不用做什麼了,該做的顧青都做完了,這句話反而像馬後炮。
顧青笑道:「鮮於伯伯若願意的話,便把批覆蜀州刺史的文書快點送過去,還有,最好新派一位好打交道的縣令吧,雖說不怕新縣令封瓷窯,終歸還是希望大家相處愉快一些,搞到劍拔弩張的,我一個農戶孩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