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2/2 頁)
一定不比德軍官兵差。而這正是一個致命的誤解。海軍上將hГ庫茲涅佐夫在1966年出版的第1版回憶錄《前夜》中寫道:&ot;史達林把我們武裝力量的戰鬥準備工作估計得過高。在完全準確地瞭解了最新式飛機的數量後--根據他的指示全部部署在邊境軍區的飛機場上,他以為,只要戰鬥一打響,這些飛機隨時可以起飛並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當他得知,我們的飛機還沒有來得及起飛,就直接被消滅在飛機場上時,簡直目瞪口呆。&ot;在這本書後來的版本中,這段話不見了。也許,新聞檢查員突然醒悟,機敏的讀者可能會從這得出一個反動的結論:既然史達林可以誇大紅軍的備戰能力,那麼,他完全可能在考慮進攻德國的問題上也這樣做。
而朱可夫怎麼想的呢?也許,他當時對於紅軍的戰鬥能力和備戰能力是持另一種意見?要不他怎麼是後來的最高總司令呢!遺憾的是,情況並非如此。只要看一下朱可夫於1941年12月在高階指揮人員的會議上的發言就足夠證明這一點。他在會議上說:&ot;……芬蘭戰爭的重大意義是什麼呢?它的重大意義就是:位於卡累利阿地峽上的方面軍的司令部在現代軍事史上第一次展示出對堅固的防禦工事區進行突破的藝術,為了突破這種一流的防禦工事區,他們使用了我們國家和社會主義工業給予我們的最有威力的現代技術裝備。紅軍部隊的軍事進攻行動在第一階段的特點就是,完全不規範的進攻戰役的訓練,其後果是第一階段的戰役被迫中斷。同芬蘭人進行戰爭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尤其是不熟悉地形,路況不好,再加上積雪和嚴寒。所以,這些條件再加上已經知道的失誤和在其他方向上的不規範的軍事行動,就導致了不如人意的後果。&ot;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