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聖女媧(第1/3 頁)
重點:《女媧造人》與《女媧補天》。和前篇一樣,能讀的讀原文即可,讀不了的讀譯文即可,皆讀可,不讀跳過亦可。
第二章 上聖女媧
原文:
靈各化其形,行走世間,隨日月變化,皆有不同。
或多目多耳,或多手多足,或巨大無比,或目不可視。
又化生羽者,同飛於天;生鱗者,同遊於水;生四肢者,同走於地。
一時間,萬物叢生,覆蓋天地。
又千萬年,其化生者,於靈中亦得其道。
雜相顯亂,兇相畢生,害眾生於天地間。
上神除之,掌靈於道者,自此始也。
上神征伐,欲奪其靈者,亦自此始也。
但說靈出二神,名伏羲、女媧者。
皆上身形人,下身形蛇。
形蛇者,似雙足而不能立,似有骨而軟綿。
形遊靈物之間,不與他同。
伏羲者,心性高強。法天地、道永珍、制八卦、造文字,以顯其道。
上神同之。
女媧者,心性生澀。幾欲化形而不成,其靈未定,日受陰陽日月可變者足七十矣,數萬年不成。
一日,女媧行河畔,心念其道,手捏泥土,乃塑人形。
再欲化之,不成。以靈氣“度”之,人始動。
女媧觀之,再化,再不成,再塑人以觀之,週而復始。
眾神見之喜,各顯其力,以使“人”盡美。
或增其視聽,或強其言語,或使其開智,或使其繁育,盡其所能。
再融五行於其中,使之各顯其性。
金者,心強而體健,然好伐征戰。
木者,性和而勤勉,然沉眾者甚。
水者,好流而喜謀,然自損不知。
火者,果敢而好眾,然暴躁專斷。
土者,厚重而漸進,然持守緩動。
女媧觀之愈喜,命之“人”,與之共生瓊璧之下。
又經年,上神戰之不止,天地間靈氣盡耗。
神取靈璧化兵,女媧勸之,乃道:“此應為尊,奈何與子日取。”
眾神乃退。
又取雲中玉,女媧又阻,道:“此應為人王也。”
眾神怒,然伏羲得道,且退。
經年,共工與顓頊戰於天地。
共工取靈不成,乃敗。不受縛,撞於天柱“不周山”,崩。
天柱一潰,他柱亦盡數崩裂。
天河天石自孔而瀉,
大劫至。
一時間,
天河洩,水暴漲,淹九地十窪,幾無可立;
天石落,瓊璧碎,擊四分五裂,隨水而走。
女媧掩眾人於高處,遣伏羲護璧,道:“此應為尊,當處之安泰。”
伏羲允,乃與眾神託巨璧於天,又至天上天,至與日平齊,然不復至。
雲失璧之力,無託天河之水,天河崩,所洩之處,山嶺均沒。
女媧集崩玉,煉之以補天,使天河著處而洩。
使玉補西天,將天河入西處,乃成西海;
集玉補北天,將天河入北處,乃成北海;
著玉補南天,將天河入南處,乃成南海;
攜玉補東天,將天河入東處,不得。
殘璧早盡,只餘得雲中玉三五,不足以補。
遂將玉取下,道:“汝應化形歸天,或為人王矣。”
便以身化靈,補住東天,將天河入東處,乃成東海。
天河入海七七四十九,方止,天地定。
後曰,墜玉之處,或東海蓬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