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孫老師講完故事然後大家要拜師白嫖(第2/2 頁)
主動出戰聶耳族,聶耳族、楊雲兩敗俱傷,是朝廷文官想要結局,只因那楊雲出身行伍,卻手持尚方寶劍,違背前朝祖帝定下“以文制武”的祖制。楊雲卻堅持不出戰。張自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遣親信造謠天子下旨讓楊雲手下軍士移至烏山州。楊雲緊急帶兵攔截,隨即上書仁帝天子奏請嚴查,張自美親信被處斬。事已至此,楊雲在官場再無文官敢幫,否則便是與天下文官為敵。仁帝天子因為烏山州戰事緊要,倚重張自美,也授其尚方寶劍,可行先斬後奏之事。有了尚方寶劍在手,張自美決定殺掉楊雲。張自美以閱兵為由,前去黃島,楊雲設宴與張自美喝酒,張自美道:將軍已離家幾十載,不若我奏請聖上,讓將軍封爵列侯,榮歸故里。楊雲,心繫百姓,回道:離家太久,心內甚是想念,但烏山州之事,只有我能掣肘,待大破聶耳族之時,我再歸鄉。張自美見楊雲心意甚決,便讓埋伏帳外參將率兵入內,擒住楊雲,張自美列數楊雲罪名,這些罪名,或是莫須有,或是不得已而為之之事,楊雲與其爭辯,張自美厲聲斥責,拿出尚方寶劍,將楊雲斬殺。至此,一代名將隕落。正是少了楊將軍的牽掣,聶耳族貴帝后來長驅直入,入住天下,禍起於此。”
世人只道楊雲與張自美意見不合,導致張自美忍痛殺之,卻不知朝廷爭鬥,爾虞我詐,你死我亡。那楊雲只知道拯救小民於水火,但有小民活不下去,被逼逃難,楊雲便開島接納,一心為民,卻落個身首異處之慘狀。
悲哉哀哉!
姜富貴道:“後來張自美不是也被仁帝殺了嗎?真是天道好輪迴。”
孫招遠道:“是也是也!這天下之事,便是如此因果迴圈。那張自美殺了楊雲,聶耳族貴帝了卻一樁心內大事。過不多久,便親率騎兵,繞開張自美鎮守關隘,直逼京州城下,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前朝之地,淪為焦土。”
陸大強道:“那張自美領兵十萬,鐵騎萬餘,聶耳族貴帝在他關隘經過,他竟然沒有膽量攔截。”
孫招遠道:“張自美言過其實,善於偽裝,自知斤兩,雖為巡撫總督,卻不過仗著關隘要地,守著城池,讓他出城破敵,他自是萬萬不敢,便眼看著前朝土地淪陷,毫無作為。百姓啼哭,也裝作不見。仁帝自知所託非人,更惱怒他殺了楊將軍,便下旨捉拿,問罪處斬。想那張自美死之前,是否在想,若是楊雲在生,自己必無今日之禍。”
果然天道輪迴,因果報應!
三人聽得受益匪淺,金飛心內想,此子真是博聞強識,學識過人,便拱手道:“今日受教,原來在家,只聽聞一些粗淺傳聞,經常前後矛盾,不知所云,今日孫賢弟悉心授教,如醍醐灌頂,終知前後因果,真想叫孫賢弟一聲先生老師,若是有什麼可貴知識,但求不吝賜教,我們兄弟三人,乃草莽浪人,雖都還讀過幾年學塾,平時只好舞槍弄棒,孫先生若是平日裡,教授些有用之道,讓我幾個兄弟增長見識,日後我等行走江湖,更是如虎添翼,若是不嫌棄,我等三人找個地方,好生敬先生一杯,送些拜師禮物,正式拜在門下,以後先生日常瑣事,交給我等料理即可,先生意下如何?”
孫招遠心道,我之前做那些老師可是受夠了的。本來就只是個二八少年,一些五六十歲的老翁也叫我先生老師,我雖然好和人探討交流,不過是因為有趣而已,真要做個老成樣子,那就好沒意思。
孫招遠隨即道:“你可知兄弟之間,不可違背了長幼,我們一見如故,我心內早當幾位為我哥哥,若是要當幾位為我學生,我可是坐立不安,如坐針氈。切不可為之,否則我只好告辭,方得內心安寧。”
金飛道:“既如此,我便不必強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