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中西合璧(第1/3 頁)
正德十三年秋末,濟世堂密室。
沈明軒和馬爾科斯正在藉著油燈細看一份從澳門加急送來的信件。張若蘭則在整理白衣堂傳回的情報,思雨在一旁記錄。
\"情況比我們想象的更糟。\"馬爾科斯指著信中的關鍵詞,\"那批所謂的'養生聖藥',據查是由幾個臭名昭著的藥販子聯手製作。他們在歐洲就常常用劣質藥材冒充名貴藥材。\"
\"最麻煩的是這個。\"沈明軒指著另一段文字,\"他們在藥中新增了一種叫'魔羅花'的植物,據說能讓人產生愉悅感,卻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癮。\"
張若蘭神色一凜:\"這豈不是要讓太后......\"
\"正是。\"沈明軒沉聲道,\"一旦太后服用成癮,他們就能借此要挾,甚至影響朝政。\"
思雨突然開口:\"父親,您看這個。\"她指著顯微鏡下的樣本,\"我把您給的幾種可疑藥材都做了檢查,發現它們的結構與《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斷腸草'很相似。\"
沈明軒湊近觀察:\"好眼力!確實相似。這說明這些西洋藥材雖然來自異域,卻與我們的某些本土毒草是同科同屬的。\"
\"這倒給了我一個想法。\"他轉向馬爾科斯,\"既然藥性相近,我們是否可以用中醫的解毒方法來對付它?\"
\"用中醫解毒方法?\"馬爾科斯來了興趣,\"具體要如何操作?\"
沈明軒取出一本《本草綱目》,翻到記載斷腸草的頁面:\"我們祖先在對付這類毒草時,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毒方案。首先要了解它的'性'與'味'......\"
他一邊解釋,一邊讓思雨取來幾味藥材:\"這是我們常用的解毒藥,菊花、甘草、黃連......\"
張若蘭接過話題:\"中醫認為,毒性再烈的藥物,都有其相生相剋之理。關鍵是找到平衡點。\"
\"就像歐洲醫生常說的劑量原理!\"馬爾科斯恍然大悟,\"任何物質過量都是毒藥,適量則可成為良藥。\"
\"正是這個道理。\"沈明軒展開一張白紙,開始繪製配方:\"我們可以用中醫的君臣佐使理論,將解毒藥材合理搭配......\"
思雨已經開始按父親的方子稱量藥材。她熟練地使用天平,每味藥都精確到分毫。這是她從馬爾科斯那裡學來的西方精密稱量法。
\"有意思。\"馬爾科斯觀察著整個過程,\"你們不僅考慮藥材的作用,還要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比我們單純研究藥物成分要複雜得多。\"
\"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張若蘭解釋道,\"每味藥都不是孤立的,它們相互影響,共同發揮作用。\"
沈明軒讓思雨將配好的藥材分成兩份:\"一份按傳統方法煎煮,一份用西洋的提純法處理。我們來對比效果。\"
很快,第一個實驗結果出來了。傳統煎煮的藥湯呈現深褐色,而提純後的溶液則清澈透明。
\"讓我們用顯微鏡觀察。\"思雨已經準備好了載玻片,\"父親,您看這個......\"
顯微鏡下,兩種藥液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傳統煎煮的藥液中,各種成分自然交融;而提純後的溶液則呈現出明顯的層次分離。
\"有發現了!\"思雨興奮地說,\"傳統煎煮的藥液中,解毒成分似乎與其他物質形成了某種新的結構。\"
沈明軒仔細觀察:\"這很可能就是中藥'配伍'的奧秘所在。不同藥材相互作用,產生了新的效果。\"
馬爾科斯也湊過來看:\"確實神奇。在歐洲,我們總是追求單一有效成分,卻忽略了藥物之間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