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保寧歸明(第2/2 頁)
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
在保寧城的深處,平西王吳三桂、固山額真侯墨爾根、侍衛李國瀚以及四川巡撫李國英,正圍坐在營帳之中,爭論聲此起彼伏。
吳三桂,曾立志以死守保寧,然而,廣西、湖南的緊急軍報傳來,他便起了退卻的心思。
三路大軍,均遭重挫,廣西全境與湖南西部,已落入敵手。四川,非他之領地,即便失守,亦非其責。
至於那些糧草輜重兵馬之損失?在戰爭中都是常態。
吳三桂心中,退往漢中的想法愈發強烈,他言辭激烈:“我們必須突圍,明軍圍而不攻,分明是欲將我們困於甕中,待糧草耗盡,便可輕易取城。”
他的話讓李國翰深有共鳴。他們都是客軍,這次雖然進攻貴州失利,但只要能返回老巢,就能重新召集一支強大的軍隊。手握重兵,即便皇帝怒火中燒,亦難奈我何。
固山額真侯墨爾根,對四川之得失更是漠不關心。在他眼中,漢民皆為奴隸,遼東以南盡是牧場,此行本為掠奪而來。如今四川人煙稀少,更無財富可言。加之地形不適宜騎兵作戰,騎兵之優勢難以發揮。
何況,城外還有八萬明軍虎視眈眈,劉文秀所制衝車,更是一大威脅,故他亦有早日離去之意。
更為緊迫的是,保寧城內糧草僅夠半月之用,若不突圍,他們真將餓死於此。
吳三桂是用兵大家,明軍“圍三缺一”之策,他一眼便識破,知其意在驅逐而非趕盡殺絕。
四川巡撫李國英,則堅定地說道:“王爺,您為客軍,自然可以選擇撤退至漢中。然而,我身為巡撫,身負守土之責,誓與保寧城共存亡。請您即刻返回漢中,召集援兵,擊退敵寇。”
是夜,吳三桂等人趁夜突圍,劉文秀令賀九儀、李來亨尾隨相送,卻未趁勢追擊。
然而,當吳三桂率軍離去之際,劉文秀命麾下將士高聲齊呼:“平西王,莫忘吾等之約定!”
吳三桂感到莫名其妙,但李國翰和侯墨爾根卻動起了心思。
有沒有約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背鍋。
在吳三桂等人離去後,保寧守軍不過千人,在四川巡撫李國英帶領下,堅決抵抗。
劉文秀也不著急攻城,只是每日往城中投放傳單。
五日後,城門大開,保寧望族蒙氏家主蒙善玉提著李國英的首級走出城門。
保寧城落入明軍手中,自此,四川全境光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