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各取所需(第1/2 頁)
這裡的水泥廠採用的是一種類似糧食立筒倉的立式水泥窯。
梁永豐開啟了系統,水泥生產屬於非金屬材料製造。
非金屬材料可分為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兩大類。
無機材料又分為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和含氧酸鹽等。
含氧酸鹽分為矽酸鹽、鈦酸鹽、鋁酸鹽、磷酸鹽等。
建築中最常用的水泥就是矽酸鹽水泥,也是這座小水泥廠目前正在生產的水泥品種。
運營這座水泥廠,他只需要開啟矽酸鹽水泥入門技能就可以。
可能是水泥廠技術水平太低的緣故,梁永豐只需要支付1500點,就可以開啟了。
水泥的製造流程是先將70%左右的石灰石,與10%到15%的粘土,10%左右的煤炭,粉碎之後,混合製成生料——穿越到古代的朋友,要記牢這組資料。
這個過程中,可以加1%左右的鐵礦粉。
水泥的強度隨著燒成溫度的升高而提高,在燒製溫度為1500度左右時,強度最高。
加入鐵礦粉,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燒製所需要的溫度,從而降低燒製水泥的成本。
不過鋼鐵生產在我們國家屬於特殊部門,一般人根本拿不到鐵礦石,這裡的水泥廠也就完全沒加鐵礦石。
生料製成後,下一步就是煅燒。
透過高溫使石灰石中的鈣與粘土中的矽酸鹽反應。
經過燒製,生料就變成了熟料,這是水泥生產的關鍵步驟。
完成這一步的就是窯爐。
根據系統顯示,最初燒製水泥的窯爐是跟磚窯、石灰窯類似的一種窯。
1826年,歐洲才設計出了面前這種立式水泥窯。
與平躺,會旋轉,且有一定角度的迴轉窯相比,立式水泥窯沒有轉動部分,因此結構比較簡單,投資較小,建設週期也短。
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立式水泥窯的加熱、攪拌不如迴轉窯好控制,煅燒也不如迴轉窯均勻。
窯體的底部和上部,中間和邊緣部位煅燒效果差距就非常大。
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窯爐師傅,立窯生產出來的熟料,一窯和另一窯的質量就會差距很大。
甚至同一窯中,不同部位的熟料,也會出現較大差距。
這也是目前厚街水泥廠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這座水泥廠還附帶一個採石場,燒製水泥的主要原料就是石灰石。
目前這座小水泥廠,一個月可以處理一兩百噸物料。
平均三噸物料可以生產一噸水泥。
綜合起來這座水泥廠,每月的水泥產量從三十來噸到七八十噸不等。
之所會波動這麼大,是因為農閒時間,農民才會來掙一點外快。
否則的話,真指望一個月就產三十來噸水泥,每噸水泥就十幾塊,會餓死人的。
梁永豐盤算了一下,縣裡可以弄到部分水泥,再加上這個產量,短時間內應該足夠用了。
厚街公社的吳主任一路熱情的給梁永豐做著介紹。
公社一度都準備放棄這座水泥廠了,如果能盤活,他們公社相當於又多了一家企業,而且他還有更深一步的打算。
“梁老闆,縣裡的水泥路鋪完後,能不能先給我們公社鋪一條水泥路?”吳主任道。
“先修完金牛路再說吧,我們未必勝出的!”梁永豐道。
“縣裡的情況別人不知道,我們還不瞭解!”吳主任撇了撇嘴,“交通局但凡有一點把握,縣裡也不會讓你們比賽啦!說是比賽,其實就是為了堵交通局的嘴巴!”
吳主任看的倒是透徹。
“可是縣裡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