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各有各的打算(第2/2 頁)
”
“呵呵……”
景泰帝朱祁鈺微微的一笑,略帶嘲諷的語氣帶足了他這個已經登基了八年時間的帝王風範,然後沒有說什麼,只是低下頭,繼續審閱著奏章,嗯,他在挑選人,能夠在他最後皇帝時光中站在他的立場,為他著想的臣子!
畢竟,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不在乎在身後名的皇帝!
哪個皇帝不想當明君?
景泰帝朱祁鈺自認為自己還算是一代明君,就是能夠彰顯他英明的“偉跡”幾近於無,這讓日後的史書如何記載,如何證明?
事實上,景泰帝朱祁鈺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這上面,卻忘記了,身為皇帝,怕是他的哥哥,太上皇帝朱祁鎮比他更加需要“身後名”!
難道他真的願意揹負著“明堡宗”的戰神之名,連帝陵都埋不進去,更何況皇家廟祭乎?
人生在世,無非求的就是名和利,但對於身在皇家、又當過皇帝的人來說,名尤其重要!
朱祁鎮望著眼前的王驥王老爺子,曹吉祥曹大太監,還有一個掌握著京城主要兵力的武清侯石亨,以及胖胖的呂原呂介庵,嗯,呂原是王驥王老爺子說服加入的。
可人家的身份地位在那裡呢,一人便代表一大批的文官,這也讓他雖然是後來加入的,卻又後來居上,在加上文官越來越清貴的趨勢,這讓武清侯石亨慢慢的淪落到了下首座位的地步。
當然,武清侯石亨絕對不是因為座次和地位的緣故不看好太上皇,而是僅僅的覺得太子有明君大帝之姿!
呂原當然有他傲慢的資本,對於現在朝堂之上三方最弱勢的太上皇一系來說,他根本就看不上,但是——
太子和景泰帝的做派又讓他感到更加的不合口味——聖人教導,不是如此之道。
這大明的天下不應該這般的執政!
雖然他呂原最高的譽銜你愛死左春坊大學士,可實際上他的本銜不過是翰林侍講,回來又在這之外給了一個官做,那便是現在的通政司右參議,才五品而已,但是位置很重要!
通政司,全稱是通政使司,又稱其為銀臺,主管朝廷內外章奏、封駁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
嗯。嚴格意義上講,通政司乃是整個朝廷中央里科道的領導者。那當仁不讓的也就成了整個科道御史們的執牛耳者。
在這個位置上的呂原也就有了一個偉大的理想——他將延續幾十年來文官集團的慣性,讓三楊當年未竟之事,在自己的手中正式成形!
所以,他選擇了正統皇帝,也就是日後的天順皇帝朱祁鎮。
嗯,他們已經想好了登基以後改制年號為“天順”!
甚至他們還想到了很多,一度規劃到了天順八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